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山西美食有头脑、猫耳朵、炒恶、白起肉、灌肠。
1、头脑
光听名字,外人准以为是脑花之类的食物,但实际上,它是一道药膳,头脑原名八珍汤,由黄芪、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和煨面糊八种食材混合而成。
2、猫耳朵
这可不是猫耳朵也不是耳朵,甚至不是荤菜,这是地道的山西面食,把面和得软软的,揉搓成细长条后,再压成蚕豆大小,然后用手指捏着一转,便卷得像猫耳朵一样。放入沸水煮熟,加入配菜就可以食用了。
3、炒恶
“恶”在汉语词典里,有罪恶、凶狠等意思。但在吕梁方言中,却是妥妥的“褒义字”,是有能耐、有本事的意思。将土豆去皮、蒸熟压成土豆泥,再摊成厚饼,上锅蒸熟,晾凉后,“恶”就制作好了。
4、白起肉
“白起肉”这道菜虽然名字里含有“肉”字,但其实是豆腐!是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特有的传统小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通过烘烤方式制作而成的小吃,从高平地区的谷口村(杀谷)流传开来,深受大家喜爱。
5、灌肠
说到灌肠,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油汪汪的香肠,肉香与粉香交织,咬上一口滋滋冒油!可是在山西,灌肠是一道纯粹的面食!其原料用的是本地优质荞麦。将制作好的灌肠切成条状,均匀裹满酱香浓郁的特质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