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教材对归纳音位提出的原则大致有三条:
1、对立原则。据此可以确定不同的音素是[color=Red]不同[/color]的音位,如北京话的[p]和[k]、[u]和[A]。
2、互补分布。据此可以确定不同的音素是[color=Red]相同[/color]的音位,如北京话中前/a/和后/a/是一个音位。
3、音感差异。据此把那些虽然呈现互补分布状态但是听起来仍然不同的音分作不同的音位。比如汉语普通话的 j 只能拼齐齿呼和撮口呼,而 g 只能拼开口呼和合口呼,成互补状态,但它们之间的音感差异很大,使用该语言的人都能感觉到它们不是同一个音,所以要归为两个音位。
以上只有第三条分别对前两条有牵制作用。
所谓音位的自由变体并没有违反上述三个原则。如 n 和 l ,在不分 n 和 l 的地区,它们并不对立(不能区别意义)所以没必要分成两个音位,它们在当地人听起来也没什么不同,所以也用不着分成两个音位。这里没“互补分布”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