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出自滕王阁序
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给他一根长绳,定把南越王缚至汉朝宫廷来。后果然说服南越归汉。这两句是说,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请缨”作为典故,常表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投军或出使等意。今多用于指主动请求参战或参加某些重要而有风险的活动,或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等。有赞扬的意味。如:“白衣天使纷纷请缨到抗非典一线工作”“武汉大学生请缨赴边陲”。“请缨”现已成为普通词语。“长缨”指缚敌的长绳,比喻克敌制胜的力量。***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终军(?—前112)字子云,今历城仲宫人,西汉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终军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受到汉武帝赏识,封谒者给事中,参与朝政,后擢升谏大夫。
终军在维护中央集权,制止诸侯割据,抵御外族侵扰等方面,都有成就,他又曾先后成功出使匈奴、南越。当时的南越指居住在广东、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秦末,南越郡龙川令赵佗乘农民战争之机,起兵攻占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朝建立后,南越同汉朝的关系时好时
坏。终军出使南越前,曾请求汉武帝赐给他“长缨”,如果南越王不肯归顺汉朝,就用长缨活捉南越王,从此,终军弱冠请缨的故事便成为历史佳话,“请缨”也成为投军报国的代称。终军到南越后,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终于使南越王答应归顺汉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年仅20余岁的终军被南越相吕嘉杀害,时人称为“终童”。据《济南府志》载,终军死后归葬济南。
原始文献: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从上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一角而五蹄。时又得奇木,其枝旁出,辄复合于木上。上异此二物,博谋群臣。军上对曰:“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也。南越窜
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临境 ,而东瓯内附,闽王伏辜,南越赖救,北胡随畜荐居,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大将军秉钺,单于奔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若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竢贤,县赏待功,能者以保禄,罢者退而劳力,形于宇内矣。履众美而不足,怀圣明而不专,建三宫之文质,章厥职之所宜,封禅之君无闻焉。……
南越与汉和亲,乃遗军使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著作:主要有《终军书》等。
“等终军之弱冠”出于《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