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别称:词格、词典
在唐宋时期,原本没有词牌这一概念,直到明代,由于曲的兴起,产生了曲牌一名,由于词与曲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明人就将其引入到了词中,发明了词牌这个概念。 而调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调,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调名与词的内容一开始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渐渐地两者有了脱离,便基本上不相关了。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调名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扩展资料:
不少调名,除了正名之外,还有多种别名,学界称其为“同调异名”,而有的调名,则也会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词调,即所谓的“同名异调”。
十六字令,16字:得名于周玉晨同名词,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参考资料灭源:百度百科-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