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葱花油墩制作技艺
据《荆门市志》记载:葱花油墩最早源于沙洋县。民国时期,有师傅为赶庙会、串戏场做生意,将揣好的面和炸锅等物用特制挑担挑着,流动经营,炸售“葱花油墩”。
葱花油墩形状独特、中有腰线,质地泡松、外酥内软、香醇可口、味道极美,是荆门市的一道传统风味小吃和早点名食,被《中国食经》《中国烹饪辞典》等典籍所收录。
2、尹式太极饼制作技艺
太极饼酥脆可口,表层花纹清晰。因为外观呈太极图形故名太极饼,将其反面朝上形似灯盏窝子故又名灯盏窝,又因此饼是用未发透的嫩酵面制成故又名生面饼,是本地一款既可作主食又能当茶点的面食。
据《宋史》及民间传说记载,宋绍兴四年岳飞屯兵荆门,尝到此饼极为高兴,认为其不仅味道好、营养高、食用方便又适合作战携带,且在外形上与乾坤一统的寓意相吻合。百姓知道后大量制作太极饼支前,成为一段佳话。
3、喜饼制作技艺
追溯“喜饼”历史,清末民初时,荆门五里铺镇草场人王运西在本地已有的基础上,依据人们喜欢的楚地色味对西饼制作技艺加以改进。
久而久之,王运西制作的喜饼在荆门本地声名鹊起,定名为“荆门喜饼”。随着时间的推移,“荆门喜饼”凭借受欢迎的程度和喜庆的寓意成为本地婚嫁之时的必备食品。
4、排骨香肠制作技艺
选用散养黑猪的排骨,并辅以生(黄)姜、大葱、陈年老酒、花椒、紫色小辣椒、食盐、白糖等丰富调味料,历经制作肠衣、腌制、灌制等多道繁复工序,荆门特色排骨香肠的色香味美才能展现在您面前。
清末时石桥驿镇永胜村人赵昌金依据楚人口味对排骨香肠的传统制作技艺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了独具风味的一道佳品。
5、木易大漆髹饰技艺
大漆的使用,源远流长,中国髹漆工艺按照历史追溯到战国时期。荆楚大漆髹饰技艺传承历史悠久,有《考工记》《尚书·禹贡》等典籍明确记载。
木易大漆髹饰技艺制作流程包括采漆、制胎、厚涂髹漆和髹漆。髹漆环节中,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百遍涂漆,历经百余天制成。木易大漆髹饰技艺自民国至今已流传到钟祥、荆州、宜城、南漳、远安、当阳等周边县市,并远传于湖南、河南、武汉等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