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的饨字,读dun是方言,读tun是学名。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都给出了“饨”的注音是tún,同时又注明“馄饨”应读hún tun。馄饨的意思是一种煮熟连汤吃的食品,用薄面片包上馅做成。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肉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馄饨的各地称呼:
北京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四川俗称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抄手”有“牵起你的手”之意)
重庆重庆称抄手,重庆东北部的开州区、万州、云阳等地称包面。
湖北有人也称为水饺(武汉地区称呼)、包面(湖北其他地区称呼)。
安徽皖南称为“包袱”。
江南上海、苏南、浙江等地的吴方言“馄饨”,与粤语发音颇为近似。上海馄饨一般用白开水煮熟,随后放入鸡汤、肉汤或者骨头汤做成的汤料中,食用时还会根据个人喜好滴入香油或者酱油。在上海馄饨中有时还会裹入香菜或者芹菜。
江西俗称清汤,也有地方称为包面和云吞。
广东因“馄饨”二字较为少见,从前的人知识水平又有限,故俗写作同音的“云吞”(粤语),英语“wonton”即源自广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