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阿房宫赋》是古今脍炙人口的名篇,说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其中“阿房”二字,一般读ēpánɡ,
但也有不少人读ēfánɡ,之外还有读āfánɡ的
。最后一种读法明显是错的,因为“阿”读
ā
是用作词缀,如“阿爷”、“阿斗”,或是用作译音,如“阿凡提”、“阿拉伯”;而“阿房宫”的“阿”是个形容性的词素,其读音与用作动词的“阿”(如“阿世媚俗”、“刚直不阿”)是一样的,应读
ē
。那么,“阿房宫”究竟是读ēfánɡɡōnɡ,还是读ēpánɡɡōnɡ?两种读法都可以,还是应有其正确的读音?道理又是什么?
近年出版、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阿ē”字下面首列“阿房宫”一词,其注音与释义是:
阿房宫ēfánɡɡōnɡ
名
秦代宫殿,前殿建于公元前212年,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阿房村。秦亡,为项羽焚毁。现存夯土台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这里旧读pánɡ,今读fánɡ。
用手形符号特别提示其“房”字今读fánɡ,读pánɡ是“旧读”。如此看来,今天
“阿房宫”的正确读音似乎应该是ēfánɡɡōnɡ,读成ēpánɡɡōnɡ已是过时的“旧读”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一下“阿房宫”命名的由来,将会认识到其“房”字不应读fánɡ,而应读pánɡ才是正确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殿名为“阿房”,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故云‘下可建五丈之旗’也,‘阿房’后为宫名。”“阿房”为“四阿旁广”之意,所以张守节《史记正义》为“房”字注音:“房,白郎反。”后世多遵此读,如,《晋书·帝纪第九》“阿房”,如淳音“旁”;《唐书释音》卷十一:“阿房,下步光切,秦宫名。”《广韵》十一唐:“房,阿房宫名,步光切。”
“阿房”的“房”之所以要读为“旁”,是因为此“房”字并非房室之“房”,而是形容词“旁”的通假字。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史记·六国表》:秦始皇二十八年,为阿房宫;二世元年,就阿房宫。宋本皆作‘旁’。‘旁’、‘房’古通用。”“房”通“旁”,所以“旁皇”也可写作“房皇”,如《史记·礼书》“房皇周浃”,《索隐》:“房,音旁。旁皇,犹徘徊也。”“阿”为深曲之义,“旁”为广大之义(《逸周书·世俘解》“旁生魄”,孔晁注:“旁,广大。”《广雅·释诂一》:“旁,大也。”王念孙《疏证》:“旁者,广之大也。《逸周书·大匡解》云:‘旁匡于众,无敢有为。’‘旁匡’,即大匡也。‘旁’与‘方’古声义并同。”“方”“房”“旁”古字声义并通),“阿房宫”意思就是深曲广大之宫殿。所以,因声循义,“阿房宫”还是应该读成ēpánɡɡō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