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个格尊严的行为。而其中的体罚、变相体罚的定义,我们也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实用问答》——中国法制出版社中找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一般表现为讽刺、挖苦、侮辱、谩骂学生;罚站、罚跪、提重物,迟到、考试不及格罚款等;教师打学生,或不让学生进教室听课,或者不准学生来校上课等。《中国未成年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2006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政策从施行至今已有2年,但到底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呢?这一政策是否真正的合理呢?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看到老师罚学生站立、抄写甚至打学生的现象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于这个政策的研究。 搜集的相关资料与方法:首先,搜集资料。我们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上网搜索及图书馆查书。网上我们搜索到《中国未成年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并在网上搜索到一些专家学者对于体罚的看法;我们在图书馆里找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实用问答》一书,当中有对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解释。 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及总结:其次,我们对体罚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我们调查的地点在大关艺术幼儿园及上塘实验幼儿园附近,对象为幼儿园小朋友家长、保姆阿姨及儿童。我们7名同学分3组调查,一***调查了58人,其中包括:26位母亲、10位父亲、5位奶奶、4位爷爷、6位保姆阿姨、3位小朋友,2位姐姐、2位先生和一位女士。我们的调查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您认为怎样的行为算是体罚?2、您(您的孩子)在幼儿园受过体罚吗?3、您认为一定的体罚有必要吗?如罚抄写、罚站等。其中只有一位爸爸与两位妈妈反映自己的孩子有受到过体罚,这些体罚包括罚站、被老师用书本打,罚抄写。而极大部分家长、阿姨反映孩子并没有受到过体罚。但当问到体罚的定义时,95%的调查对象认为:体罚就是打骂孩子,伤害到小朋友的心里。几乎没有人知道变相体罚这一说法。只有一位爸爸,从事法律职业,能够较准确的讲出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定义。而当我们问到认为一定的体罚是否必要时,90%调查对象认为是必要的。他们认为,孩子在儿童时期很难定性,如果做错事不给予一定的处罚,无法很好的起到教育的效果。而此处的处罚,包括:罚站、罚抄写等,甚至有些家长赞成老师打孩子,当然只是轻微地打,对孩子起到警示效果。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家长是赞成变相体罚中的一部分体罚的。适当的体罚似乎有了他的一个必要性。我们在搜集资料时,也看到了这么一段话:教育同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教育中没有体罚,就象是一个国家没有监狱一样。对于有成熟判断力的成年人也需要有肉体上的惩罚,何况是对于没有成熟判断力的未成年人?真正的教育需要体罚,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国家需要监狱一样。当然,并不是说真正的教育必须通过体罚来实现,而是说,它必须由体罚的手段来作为保证。这段话转自北大中文论坛。网上看到一些专家说,对于学生的教育,只能是体罚,而不能是惩罚。事实上,体罚是惩罚的一种,体罚和惩罚在概念归属上就不能相比。现实当中的教育,似乎并不排斥采用体罚的手段,尤其是变相体罚(罚站、罚抄写、罚出教室等),似乎是老师惩罚学生的普遍方法。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只能对孩子用口头教导,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在他们还无法很好的领会话中的意思时,他们是不是真的获得了教训呢,是不是真的就能够知错能改呢?如果学校真的不能实行一定的体罚,那老师的职责似乎只是教书,而育人这方面,也许他们是想做而不敢做了。 政策的总结和建议:法律规定教职工不得对未成年实施体罚与变相体罚,而事实上,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一直有变相体罚,且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这个政策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社会上人士的观点与这一法律有所冲突。政策上所说的不得实施变相体罚过于笼统,我们认为:是不是可以将这一概念的范围再缩小。比如:变相体罚中的罚站、罚抄写等内容可以去掉;在某个孩子影响到其他人上课时,教师应当有权力不准其再听课,可以将孩子的行为告知家长,等孩子安定后,再尤教师对他进行补课。有时候,适当的体罚是为了更好的营造学习氛围,对教育孩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且如今:众多家长、孩子、老师都认为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建议,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范围内容是不是可以更为精确,老师对于体罚的权力是否可以放宽松些。 我们认为适当的体罚(如罚站、罚抄写等)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是提高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 注意加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