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目不知书
拼音:mù bù zhī shū
解释:指不会读书写文章。
出处:《旧唐书·哀帝纪》:“楷目不知书,手仅能执笔,其文罗衮作也。”
成语:目不识字
拼音:mù bù shí zì
解释: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成语:目不邪视
拼音:mù bù xié shì
解释: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成语:目不给视
拼音:mù bù jǐ shì
解释: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出处:宋·周邦彦《汴都赋》:“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无所不有。”
成语:目不苟视
拼音:mù bù gǒu shì
解释: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出处:明·李贽《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
成语:目不转视
拼音:mù bù zhuǎn shì
解释: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清·黄宗羲《张南垣传》:“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成语:目不给赏
拼音:mù bù gěi shǎng
解释: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出处:清·戴名士《雁荡记》:“环左右前后而列者,争奇献怪,目不给赏。”
成语:目不识书
拼音:mù bù shí shū
解释: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
成语:目不旁视
拼音:mù bù páng shì
解释: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成语:目不忍见
拼音:mù bù rěn jiàn
解释: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出处:《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示例:地震过后,到处都是~的惨象。
近义词:目不忍睹
成语: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拼音: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
解释: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
成语:目不忍睹
拼音:mù bù rěn dǔ
解释: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出处: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成语:目不别视
拼音:mù bù bié shì
解释:mù bù bié shì
出处: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成语:目不妄视
拼音:mù bù wàng shì
解释: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出处:《后汉书·陶谦传》:“为人耳不邪听,目不妄视。”
成语:目不见睫
拼音:mù bù jiàn jié
解释: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出处:《韩非子·喻老》
成语: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拼音: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解释:眼睛不忍看,耳朵不忍听。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
成语:目不忍视
拼音:mù bù rěn shì
解释: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成语:目不窥园
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解释: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出处:《汉书·董仲书传》
成语:目不转睛
拼音:mù bù zhuǎn jīng
解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成语:目不斜视
拼音:mù bù xié shì
解释: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成语:目不暇给
拼音:mù bù xiá jǐ
解释:暇:空闲;给:供给。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成语:目不交睫
拼音:mù bù jiāo jié
解释: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成语:目不识丁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成语:目不暇接
拼音:mù bù xiá jiē
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