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是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那囫囵吞枣这个 成语 有什么 故事 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囫囵吞枣的 成语故事 _囫囵吞枣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
囫囵吞枣的解析
用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
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另一则>从前,有个医生向病人介绍梨和枣的性能时说:生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坏处。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齿。这时有个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了这两样东西有益而无害。在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则不嚼一口将其吞下去。这样以来,既不伤牙,又不伤脾,能一举两得。
<<<
囫囵吞枣的解析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语出]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正音] 囫;不能读作“wù”。
[辨形] 枣;不能写作“束”。
[近义]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剥
[反义]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融会惯通
[用法] 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不能。
<<<
用囫囵吞枣 造句
1) 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民谚
2) 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3) 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4) 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5)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6) 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7)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8)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9) 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0) 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11) 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12) 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3) 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14) 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15) 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16) 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 学习态度 。
17) 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18)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9) 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相关 文章 :
★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
★ 四字成语故事-囫囵吞枣
★ 囫囵吞枣的寓言故事
★ 成语囫囵吞枣的故事
★ 囫囵吞枣的典故
★ 成语囫囵吞枣典故
★ 囫囵吞枣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 囫囵吞枣典故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囫囵吞枣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a4b756339138199b385b89eb6d5bb4e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