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出处:《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彼此彼此 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处: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不差上下 不分高下,差不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不分伯仲 分不出第一第二。
不分胜负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不求甚解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鼓旗相当 两军对敌;对抗。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当”。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囫囵半片 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七七八八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棋逢敌手 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棋逢对手 逢:相遇。下棋遇到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旗鼓相当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权均力敌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同“权均力齐”。
权均力齐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三年五载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五雀六燕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出处:《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 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轩轾不分 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一班一辈 指同等,不相上下。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当日你这厮诽谤朝廷,潜地奔逃,我这一班一辈的人,为你不知受过多少限责,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八九不离十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出处: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较的,我还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儿的同学。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