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四字成语 - 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谁?出尔反尔有什么典故

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谁?出尔反尔有什么典故

成语分道扬镳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分道扬镳的意思是之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那么,你知道成语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分道扬镳出自何处?分道扬镳有何典故。

成语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元志和李彪。

元志,字猛略,河间公拓跋齐孙。少清辩强干,历览书传,颇有文才。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 >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北魏杰出大臣。李彪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好学不倦。受业于长乐监元伯阳,称美之。孝文帝初年,为中书教学博士,假员外散骑常侍、建威将军、卫国子,使于萧赜。迁秘书丞,参著作事。累除散骑常侍,仍领御史中尉。车驾南伐,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参理留台事。

成语分道扬镳出自何处

《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成语分道扬镳的典故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国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据《北史》载,“洛阳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发生过 一件有趣的争路纠纷。 > 据说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当骄傲,对于某些学问不高的大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天,他坐着车子正在街上走着,恰巧遇见李 彪的车子迎面过来。那时,官员出门总是前呼后拥的,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威风气派也就越大。老百姓在街上遇见他们,老远就得回 避。官职低的官,也得让官职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职相仿,客气些的也就让道。元志论官职是应该让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让。 李彪很生气,当场训斥元志。元志不服,两人就争吵起来。 > 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 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 孝文帝听了,不愿意评判他们谁是谁非,便笑道:“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从今以后,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得了吗!” > 后来分道扬镳这个成语也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