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读解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于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
哲理上:
首先要说明,哲学分主观的二元对立与客观的二元合一的两方面。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站在普通人的主观立场说的话。意思是:军队的统帅可能会被夺去,但是普通人的志气不可能被夺去。强调个体的不屈精神。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站在客观的立场说的话。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这是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客观定位。
这两句话是在主观与客观两种不同的立场上叙述的,因此有的人会觉得两句话存在矛盾。可能会认为:既然强调一个普通人要有不屈的精神但为什么又要强调一个人要甘于做自己应该做的下属呢?有的人会这样找同一个人在不同语境中说过的不同的话语来说明说话者的自相矛盾,但是却往往会忽略语境不同的问题。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客观与主观看到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有些时候是存在矛盾的。
但只要理解到下面两点,就不会再有疑惑了。
主观立场是看到的都只是二律背反中的一半,存在永远的矛盾对立;
客观立场是能看到二律背反双方的并列,没有谁轻谁重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