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1071 成语 动辄得咎 注音 ㄉㄨㄥˋ ㄓㄜˊ ㄉㄜˊ ㄐㄧㄡˋ 汉语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 释义 辄,总是。
咎,罪过。
「动辄得咎」指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
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语出唐.韩愈〈进学解〉。
典源 唐.韩愈〈进学解〉(据《全唐文.卷五五八.韩愈》引)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1>,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注解〕(1)跋前踬后: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
见「跋前踬后」。
典故说明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
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犯怒被贬,久久不得升迁。
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以抒己愤。
该文采问答方式,以国子先生喻己,假托学生之言,抒发自己才高却不受重用的不满,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闲差,用以自我解嘲。
文中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就是学生描述国子先生(韩愈)在官场上的处境艰难,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进退两难,而屡遭贬谪。
后来「动辄得咎」就被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书证 01.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源)02.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今伊川、晦庵二先生,言为世法,行为世师,道非不弘,学非不粹,而动辄得咎,何也?」03.清.沈起凤《谐铎.卷四.财戒》:「寒乞儿,汝一介穷骨,妄觊妻妾之奉,宫室之美,以至钻穿钱孔,动辄得咎,孽由自作,不可活矣。」
」04.《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富翁满面怒色道:『我实对你说罢,你把菜钱还我就好了。
』」05.《清史稿.卷四二二.徐继畲列传》:「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使用类别用在「处境艰难」的表述上。
例 句<01>公司的主管专制暴躁,常使部属有动辄得咎的感觉。
<02>如果你对人的态度客气一点,就不会经常动辄得咎了。
<03>在专制 *** 的统治下,人民动辄得咎,毫无自由可言。
<04>她不堪动辄得咎的婚姻生活,决定离婚以解脱长年的痛苦。
<05>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很广泛,动辄得咎,我们要小心处理。
<06>他在原单位人际关系没处理好,动辄得咎,于是提出调职的要求。
<07>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小孩当出气筒,因此他经常活在动辄得咎的恐惧中。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请参考『辨识1071』 参考语词 动常得咎,动辄见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