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四字成语 - 四字成语道德经

四字成语道德经

1. 老子道德经的四字成语

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

原文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光同尘

原文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天长地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功成身退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金玉满堂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2. 道德经中的非四字成语

道三不着两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解释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结构紧缩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

近义词无的放矢

反义词切中要害

例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莺儿一个人,不够服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3. 老子怎么教 四字成语

口是心非

拼音 kǒu shì xīn fēi

近义词: 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反义词: 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例子: 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谒后语:

谜语:

4.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

1、自知之明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智慧精髓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

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2、慎终如始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成语含义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智慧精髓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

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3、和光同尘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成语含义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智慧精髓 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

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

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

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4、知雄守雌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成语含义知刚守柔,比喻胸有主见而与人无争。

智慧精髓 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

“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

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5、多藏厚亡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成语含义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智慧精髓 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

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损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

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损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损失。

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 *** 、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6、祸福相依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成语含义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智慧精髓 祸能生福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或灾难的时刻,很认真地想求平安,并且能够深入地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谨慎自己的言行。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减变化,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到的。

7、天道好还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成语含义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智慧精髓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就是天道好还。事物发展到非常强力的状态之后,势必逆反,因为物极必反,所以不管不顾地将强力推行到底,一定是“不道”的行为,这种“不道”的行为就一定会很快衰亡、灭亡。

暴力必然引来暴力,只有用柔性的策略才能化解暴力。不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对人要做到仁至义尽,不要逞强好胜,取得了成功不要居功自傲。

不要做过头之事,要有一份仁慈的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8、知足不辱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