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名正言顺
拼音:
[m?ng zh?ng y?n sh?n]
解释: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
宋 苏轼《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先王之论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名正而言顺,则财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
举例造句:
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成语典故:
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
后以?名正言顺?谓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