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
出处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陈亮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乾道五年,上《中兴五论》。淳熙五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
宋光宗绍熙二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绍熙四年,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享年五十二岁。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创立永康学派。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其政治抱负,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陈亮继承王安石的事功和革新思想而成为唯物主义,其与朱熹的争论,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功利主义思想源远流长,虽经陈亮提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末取得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