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有“汤”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汤池铁城
拼音: tāng chí tiě chéng
解释: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四》:“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举例造句: 就是汤池铁城,我们也要把它拿下。
2、汤池之固
拼音: tāng chí zhī gù
解释: 汤:热水;池:护城河。形容坚不可摧。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苦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举例造句: 明教经营总坛光明顶已数百年,凭借危崖天险,实有金城汤池之固。
3、金汤之固
拼音: jīn tāng zhī gù
解释: 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出处: 明·张岱《龙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赖有金汤之固。”
举例造句: 故宗庙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汤之固。
4、汤烧火热
拼音: tāng shāo huǒ rè
解释: 指生病发高烧。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5、残汤剩水
拼音: cán tāng shèng shuǐ
解释: 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他瞧见乙类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
2. 食物的四字成语箪食壶浆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雕蚶镂蛤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雕盘绮食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调和鼎鼐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断齑画粥 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出处: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断齑块粥 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同“断齑画粥”。
出处:清·冯桂芬《潘绂庭京卿五十寿序》:“少陵秋风茅屋,而有广厦万间之愿;希文断齑块粥,而有先忧后乐之志。”
鹅存礼废 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差个家人送来,叫作通信,这就叫做鹅存礼废。”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恶衣粝食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菲食薄衣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出处:《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甘旨肥浓 泛指佳肴美味。
出处:南朝·梁·沈约《述僧中食论》:“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