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千字文,讲得是什么 世界上所有的已经有人看过的书中,有哪本书,里面没有一个重复的字的?是不是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甚至会觉得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会有一本书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呢?不过还真有这么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千字文》。
当然,顾名思义,一本书里一共是一千个字,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传说是梁武帝他老人家十分爱好书法,并且字写得还凑合,所以想要在自己的家中培养出来一个书法家,为了让自己的子孙们,个个都成为书法家,所以就特意命人把王羲之的遗书中,把所有的不同的字找出来,经过一番统计,找出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编成了一本书。一千个不同的字就这样组成了一本书,厉害啊,厉害,那时候可没有电脑,就那么一个字一个字翻出来的。更难的还是把字组成一本书呢,这可是更难了。据说这还是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一本书呢,恐怕一生的心血都这么耗尽,接受这份工作的人,一夜之间,头发就全白了。
《千字文》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因为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中临下来的,所以就成了书法家的至宝,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押韵,所以很多人都把背《千字文》当作一种流行方式。就像是现在的人追明星一样,如果背不下来的话,就会被别人看着落伍了。特别是那些刚刚把头发梳起来的小娃娃们,个个都会摇头晃脑地背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押字押韵,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所以这本书一直都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本启蒙书。
千万别认为这本书只是简单的把字拼凑起来的,这里面可是很多内容的。《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从有了天有了地,再继续说日月、星星、霜雾、天气的变化等等等,有了天气的变化,当然就有了金银珍宝这些等等东西,有了东西,当然就少了不了人吗?当然也就说起了人类的早期历史: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接下来,就是《千字文》的第二部份,有了人,当然就要讲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再接下来,就是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当然少不了对国家盛况的描述了,像什么宫殿盘郁,楼观飞惊......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除了这些浮华的东西之外,最后就讲到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要吃还是百姓饭,要穿还是家常衣了,到了这里,也就走到了这本书的尽头了。这可是一本很好背诵的书,所以有时间,不妨拿过来记一下。
附:《千字文》
明万历十年汪以成经义斋刻本
千 字 文 :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藉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
问题二:千字文讲的什么 通俗的将千字文就是从王羲之书法中整理出的字,编撰成的通俗易懂的童蒙读物
类似与中国的成语,四字一句。(当然成语有不是四字的)
有其简单的意思。供大众学习传唱
千字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是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
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问题三:千字文是什么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这足以使它流传到将来。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音为序列于下: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问题四:千字文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我觉得主题思想应该是生命的运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开始就讲人类社会还未形成的情况,接着日月星辰,四季变化,风霜雨露,等星宿,自然规律,人们探索发现,一直运转下来,接着开始历朝历代思想,礼仪的演变,人文的不断发张,生命不断的创作。
问题五:《千字文》里到底有多少知识啊? 关于《千字文》的价值
《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我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第四,关于《千字文》的内容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问题六:《千字文》谁写的 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但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于理解,现依据清人汪啸尹、孙谦益的说法,对《千字文》的内容作一大致介绍。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份,他们称之为四章。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份。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
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份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份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千字文》第三部份讲述上层社会,第四部份讲述民间生活,在层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的角度去理解。
《千字文》与“三、百”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后人反复修改增补等问题, 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给我们的阅......>>
问题七:千字文写的是什么 千字文主要就是给小孩子认字的,也大概阐述了一些人生道理和季节景象
问题八:千字文主要讲了什么,OO免费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李倬《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命大臣殷铁石模次王羲之书碣碑石的字迹,又要求拓出一千字都不重复,以赐八王。殷铁石拓出后,此千余字互不联属,粱武帝又命令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结果周兴嗣竟写成了《千字文》,头发都白了。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