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苦想的意思是深沉,深远。深沉地思考,苦苦地思索。也作“冥思苦索”、“苦思冥想”。
冥思苦想,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sī kǔ xiǎng,冥:深沉;苦:尽力;绞尽脑汁,深入地思索。 形容动脑筋,反复的思考。传统文化认为“冥思”属于人类的先天性认知机制和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灵感产生的源泉与手段,也是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
它属于比较优秀的先天性认知思维教育的一种方法,通过图文思维方式,融入自然,启动先天智慧,从而正确感知自然,认识世界。
“苦想”属于人类对后天知识的积累式学习机制和能力,是每个人出生后通过身体各部分对外界的感知和学习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心被外界的表相所困,后天知识的积累只能通过大脑皮层的思维意识区中的浅表层次意识区完成,并没有调动大脑质层和大脑核心层的先天性认知机制和能力,只能是绞尽脑汁,苦不堪言。所以也是费时、费力的过程。
造句:他做这个设计,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 。我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但还是想不出来这道题怎么做。冥思苦想是一个常用成语,一般辞典中解释为动脑筋,反复地思考。《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冥思苦想”等同于“苦思冥想”,意思是深沉地思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冥思苦想”的每个字分别解释为:“冥,幽也。从日从六,冖声。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也。凡冥之属皆从冥。”“思,容也。从心囟声。凡思之属皆从思。”“苦,大苦,苓也。”“想,冀思也,从心。”
当代国学家、道医学家、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熊春锦先生在《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5]?等专著中,对“冥思苦想”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从认识论来看,“冥思苦想”可以分为“冥思”与“苦想”两部分来阐述。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主宰着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活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构成了人类认识方式的太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