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应成语指的是呼天不应,向天呼唤求助,但天却不应答。比喻求告无门,无处诉说。
类似的有叫天不应,叫地不闻,俗语,意思是形容人处于困境,无处求助,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也形容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诉。
出处:孙犁《风云初记》三二:“当时的农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才坚决的走上抗日的道路,并且建立了政治信仰。”
《风云初记》,孙犁著长篇小说,从“七七事变”展开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澎湃高涨的战斗热情。作品用饱含诗意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人物,特别是在抗日风暴中飞跃成长的农村妇女和人民战士。
在冀中平原,紧靠滹沱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叫五龙堂。1927年,这里曾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主持这次暴动的是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高庆山。可是暴动失败了,高庆山还负了伤,被迫和一起参加暴动的中学生高翔,离开了故乡。
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侵占了华北。正在人民水深火热的当头,高翔、高庆山接受了党的使命,回到一别十年的家乡,动员群众,组织工、农、青、妇抗日救国会;整编了杂色部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这一段艰苦的斗争中,高庆山和高翔执行了党的任务和政策,在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击退了日本鬼子的进攻,保卫了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