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水落石出、坚如磐石、铄石流金、一石二鸟、玉石俱焚、以卵击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铁石心肠、一块石头落地、投石问路、飞沙走石、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海枯石烂、落井下石、石破天惊、心如铁石、玉石不分、走山泣石、安如磐石、
石(拼音:shí、d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甲骨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石磬,用石制品表示石。本义即为岩石,后延伸至用石针治病。
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以“石”作意符的字大多与坚硬的物体有关,如:砖、矿、碉、碑、砚等。
“(厂)”与“石”本为一字之分化,参见前“厂”字条。 “(厂)”为象形字,像山石形。后来加装饰偏旁“口”字,便成为“石”。
战国文字则在“厂”的上下添加饰笔,成为、等形,这种加饰笔的字形在汉代碑刻中还有所保留,古代字书中也还收有这种加饰笔的隶定字形,如《集韵》石字古文作“?”。秦代以后,石所从的“口”字变成,作圆廓形,以至于《说文》以为该构件像石形。
石字本义为岩石。《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指石磬。《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孔传:“石,磬也。”亦特指古人用以治病的石针。《战国策·秦策二》:“扁鹊怒而投其石。
”高诱注:“石,砭,所以砭弹人臃肿也。”又引申为用石针治病。《素问·腹中论》:“灸之则瘖,石之则狂。”林亿注:“石,谓以石针开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