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成语故事_成语“偃旗息鼓”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偃旗息鼓
注解:偃,仰外,引申为倒下;息,停止。
释义:原指放例军旗,停擂战妓,隐蔽自己,不露目标。后用来比喻休战或停止行动。
这一场战役的主角是赵云和黄忠。三国时魏、蜀两国争夺汉中,刘备和诸葛亮率兵攻打曹操。定军山一仗让曹操失败惨重,他率四十万大军到了汉水,决意与蜀军决一死战。曹操决定屯集足够的粮草,命令将米仓山的粮草运往汉水北山。在张部到来前,按兵
不动。
诸葛亮分析形势:“曹操粮草未齐,不敢轻举妄动。若能乘机派一支兵马深人曹营,烧掉他们现有的粮草,就可以挫伤他们的锐气。”刘备派老将黄忠和大将赵云一同领兵前往。黄忠打头阵,赵云在后面接应。二人约定:第二天中午,黄忠得胜归来,赵云按兵不动;否则,赵云立即领兵援助。
次日凌晨,黄忠领兵偷渡汉水,到北山脚下。正要放火烧粮草,魏将张郃赶到,两军展开恶战。在约定好的时间黄忠没出现,赵云连忙率领几十名轻骑兵前往。不料半道遇上曹操率大军出击,双方交手,赵云寡不敌众,突围返回。
偃旗息鼓的故事_赵云偃旗息鼓的故事 成语故事
回到营地,部将张翼主张关营死守,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他沉稳地说:“当年大战长坂坡,我单枪匹马可以对曹操百万大军。现在有兵将辅佐,有何畏惧!”然后下令偃旗息鼓,独自骑马提枪,挺立营门。
曹操赶到时。天色将黑,夜色中赵云的剪影刚毅沉静。仿佛一座高大的青铜像。曹操心惊,调头就走。赵云挥枪,伏兵跃出,乘虚而人。一时战鼓齐鸣,呼声震天,箭如雨点。赵云紧追不舍。黑暗中曹军不知对方底细,惊恐万状,死伤不计其数。随后黄忠赶到,合兵杀敌,曹操丢下北山的粮草,仓皇南去。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用军将军。”南朝宋装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挺有伏兵。引去。”
拼音 yǎnqíxīgǔ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成语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着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着。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后来,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