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典故的成语是:画蛇添足、破釜沉舟、守株待兔、指鹿为马、退避三舍、草木皆兵、画龙点睛、胸有成竹、柳暗花明。具体解释如下:
1、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起到负面作用。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为打破饭锅,沉掉渡船,比喻不留退路,决一死战。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外物。比喻固守旧有经验或方法,不思进取。
2、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比喻退让、回避,避免冲突。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误以为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敌方。
3、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比喻在事物的关键或重要之处加上精彩的点子或语句,使其更加完美。胸有成竹:出自文与可可谷偃竹记。比喻做事前已有周密的准备和安排。柳暗花明:出自桃花源记。形容由绝望的困境走向希望的境界。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画龙点睛相关资料
1、画龙点睛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成语,它来源于古代传说,描述的是一位画家在画龙之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最后一笔,使得龙腾空飞起的情景。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在关键的地方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或行动来表达出其核心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在中国古代,画龙是吉祥的象征,因为龙是神话中的神兽,代表着权威和力量。而点睛则是赋予龙生命力的最后一笔,让龙从画中飞升出来,成为真正的神灵。这个成语的出现,也暗示了人们在表达思想或呈现作品时,需要注重关键之处的把握和提炼。
3、在现代汉语中,画龙点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例如,在商业策划中,一个精心的广告语或品牌口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并产生购买欲望;在文章写作中,一个观点或结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