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近义词:魂不守舍;反义词:泰然自若
成语: 失魂落魄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
解释: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成语: 魂不守舍拼音: hún bù shǒu shè
解释: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处: 《三国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成语: 泰然自若拼音: tài rán zì ruò
解释: 自若:象平常一样。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