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的现代字典解释是有胆识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时,能立即斩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
壮士断腕的具体介绍:
壮士断腕(拼音:zhuàng shì duàn w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壮士断腕的原义是有胆识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时,能立即斩断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喻在紧要关头,能当机立断,知所取舍;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陈泰担任征西将军,防范蜀国侵犯边境。没想到蜀国大将姜维和夏侯霸突然带领大队人马进犯魏国边境。
姜维率领几万人马,向狄道发动进攻,打算夺取狄道,以此灭灭魏军的气焰。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领兵去阻挡姜维。王经领兵与姜维交战,结果吃了败仗,只剩下一万多兵马,退到狄道据守。姜维率领大军把狄道城围得水泄不通,王经只能龟缩在城中等待援兵来救。
陈泰得到前线战败的消息,急忙领兵去救援,在途中与同邓艾大军相遇,于是他们一同赶往陇西。邓艾见局势危急,打算放弃狄道坚守其他城池。他对陈泰说:“姜维刚刚获得大胜,军队士气正旺。王经大败,手下人马不足,我们贸然进攻很难取胜。
不如等到姜维的军队松懈下来后再想办法救援狄道。古人曾说,毒蛇咬手,壮士就把手腕子砍下去,来保存性命。《孙子兵法》不也教导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过吗?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的意见。”
陈泰说:“不行啊,王经已经败了,若让姜维趁胜进兵向东,占据栎阳,积存粮草,收降残兵,招纳羌人、胡人,与我们争夺关、陇要地,那我们就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