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四字成语 - 半工半农家庭(一)

半工半农家庭(一)

父亲在城里当工人吃商品粮,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媳妇。这样的家庭在当时农村比比皆是。不过比起村里庞大的农户家庭来说,还是凤毛麟角。

那时候拥有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有一个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在村里人看来就是“人上人了“,不用起早贪黑天天修理地球,一年到头种粮的粮食不够吃,不在农村不知道老农民苦啊!所以一旦有人有门子,都碰破脑袋也要往城里挤,跟城里人去争抢那铁饭碗。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某位当铁路工人的母亲让媒人给说媳妇,说儿子是“铁路工人,退伍军人,还有……还有党(党员意)。”母亲和伯母闲来一说起这事,就会捂着肚子笑的前仰后合。这句笑话从侧面也说明当工人,在村里很吃香。对象根本不发愁。当然那时的人们家里普遍都穷,如果本村有人愿意给,知根知底的就不去舍近求远到处托人说媒了。至少也是上下伶村的。

我父母那一辈村里人想要跳出农门当工人,基本上就是考学招工和当兵三条路。我伯父早年当兵出生入死,后来在四川成都安家落户,远远的山西老家成了日夜念念不忘的挥之不去的乡愁。我大姑应该是从村里考出去,在矿务局机关幼儿园工作多年。我父亲早年招工到一个铁路小站,当装卸工。那时候装卸工很辛苦,还没有机械吊装设备,全靠人工背扛。和父亲一同到车站的大伯父受不了那份苦,没过多久就跑回村里,老来看到父亲留下来并成了铁路正式工,月月都能领到现钱,伯母言语中总是透露出点点懊悔之意。但世人没有后悔药,也没有回头路。自己将来什么命运,其实在你年轻时的一闪念就已经决定了。

父亲上班的车站离家又20多里地,父亲为了省钱不愿吃食堂,天天骑着自行车跑家。(先前写过一篇伯乐推文《父亲和他的老飞鸽》中有详尽叙述。)。每月的商品粮中有十几斤白面。这在当时的乡下是非常稀罕的。母亲攒起来,多半是给劳苦功高的父亲打牙祭。有时也会给全家改善一下伙食。平日里吃惯了粗粮的我们兄弟姐妹,一看见光溜溜齐刷刷的白面条在飘着葱花芫荽的满满大锅里,眼睛都直了,恨不得一口气吃下三海碗。但母亲掌勺严格把控,挑上几筷面就是舀汤填满 瓷碗,这样才能防止不自觉如我哥光捞稠面不管不顾,保证后面的姐姐妹妹都能尝鲜吃上久违的细面条。

虽然工人家庭平日里让村民们眼气,但一到秋收后大队领粮时,就傻眼了。农民家庭有劳力一年挣的公分扣粮款绰绰有余。而工人家庭除了一个大男人在外上班,基本就是一个妇女班长领着一堆娃娃兵。家庭妇女光照顾家就够干了,所以不可能没时间去田里出工挣公分,连半个劳力都不是。所以明摆着村里秋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颗粒都有价。所以想要在秋日里分到大队的玉米谷子,必须先把粮款交给大队会计处。很少有自觉自愿提前交款的,家里里里外外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直到村大喇叭里一遍遍催命似的喊着叫着欠款户的名字,眼看着秋天领粮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这才很不情愿把积攒的那一沓票子全部上交。除了割肉疼就是花钱疼,可这钱心疼也得花,家有余粮心不慌,老人言历来没有空话。嘴头上的钱不能扣,孩子们都好比秋天的庄稼一样,日日都在拔节抽穗,少了肥料和养分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