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哲学家对于“人”的概念做了很多种定义。有“人是能够直立行走并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人是唯一拥有思维的动物”等等,不过这些似乎都无法准确描述人类的特性。
柏拉图的一个学生,就曾经因为他在课堂上讲“人是能够直立行走身体没有毛发的动物”遭到学生的嘲笑,那哥们提着一只拔光了毛的鸡扔给自己的老师,并且气愤地对着他大喊:“给你,这就是柏拉图的人!”。
既然西方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人类不同于动物的蛛丝马迹。《淮南子》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常识告诉我们,天只会下雨下雪下冰雹,而不可能降下粟米;鬼魂在人们的观念里一直都是十分凶残和神秘的形象,只有他们残害和骚扰人类的份儿,人类做了什么事情,会把它们吓哭?
就是因为仓颉创造了文字。
古代有一个成语:惊天地,泣鬼神。用来形容那种不可思议的场景,就连天地和鬼神都为之战栗和感动。《淮南子》的作者就是想用这样无比惊悚的情形,来比喻文字的诞生对于世界的巨大影响。
说直立行走,说无毛生物,都不足以区分人类跟动物,而文字的出现,绝对是一个革命性的标志,只有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它甚至可以说是盗用了天地的神力,所以必然是震动寰宇,鬼神为之惊惧嚎哭。因为这个举动,人类将会成为“天选之子”,从此无法战胜。
当然这种说法带有神话和夸张的成分,但对于文字符号出现所具有的跨时代的意义,怎么夸张都不为过。
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他小时候和周围小伙伴都很怕鬼,因为老人会讲很多有关鬼的可怕故事,各种书籍上也有很多魔鬼的恐怖描写。但是老师告诉他们一个秘诀,就是在枕头底下放一本《易经》,小鬼就不敢靠近了。
这种体验可能是跟南老的个人经历和信念有关,但也是对于“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最好的回应。我们似乎看到炎黄子孙的灵魂,穿越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流动在每个人的血液里。
很多文化大家都认为《西游记》这部小说不能用简单的“小人书”来对待,因为它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的文化密码和民族精神。在《西游记》里,也有两处提到过“惊动鬼神”的事情。
第一个地方,是菩提祖师在传授孙悟空躲三灾之法的时候,祖师的原话是说:“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
为什么呢?因为长生不老是神仙才有的本领,一个凡人只能被动地接受生老病死的生命设定,一个人选择了修行,就意味着他要“逆天改命”,就像《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这是对世界根本法则的破坏,当然鬼神难容,因为这对鬼神不公平。
这也就可以理解后面的情节,孙悟空已经成仙了,阎王为什么还要派两个勾死人前去勾他的魂魄。这可以看作是阎王对于孙悟空的嫉妒,凭什么他一个花果山生的野猴子,就可以拥有和神仙一样的法力?
孙悟空第一次接受招安的时候,为什么会遭到天庭众神的群嘲?他们就相当于是既得利益者,是“特权阶层”。对于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入侵者”他们当然不会有好脸了,没有立刻将你除之而后快已经是客气的了。
这就叫鬼神难容,阎王这个老鬼容不下你,凌霄宝殿的神仙也容不下你。因为你“动了别人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