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昆虫的成语俗语诗句
关于昆虫的成语俗语诗句 1.关于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2.关于昆虫的成语或词语10个以上
关昆虫的成语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发声 有些昆虫能。
3.有关昆虫的俗语
1. 蝇头小利
2. 聚蚊成雷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 蚍蜉撼树
5. 蚁穴溃堤
6. 蜂飞蝶舞
7. 蚂蚁缘槐
8. 雕虫小技
9. 囊萤照雪
10.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11.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12. 蜘蛛抱蛋
13. 金蝉脱壳
14. 蛛丝马迹
15. 灯蛾扑火
16. 无头苍蝇
17. 断肢自救
18. 作茧自缚
19. 蜻蜓点水
20. 噤若寒蝉
21. 蚕食鲸吞
22. 蛇蝎心肠
23. 蚂蚁搬家
24. 蜂腰鹤膝
25. 螓首蛾眉
26. 皓齿蛾眉
4.解释下列与昆虫有关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蝇头小利:比喻微乎其微的利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
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
蜻蜓点水:形容没有深入涉及,只接触事物表面。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背后计算他。
热锅上的蚂蚁:,形容极端焦急得团团转却无计可施的样子。
一条线栓两蚂蚱:比喻彼此都是同条船上的人,***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解释下列与昆虫有关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蝇头小利:比喻很小的利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的洞穴而崩溃。比喻大的灾难或损失往往是由微小的隐患逐渐酿成的。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也作“螳臂挡车”。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上飞行时,用尾端轻触水面一掠而过。比喻进行某些动作时只轻轻接触表面。
也比喻肤浅不深入。噤若寒蝉:指像深秋的蝉,因寒冷而不再鸣叫。
比喻不敢说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却不知祸害即将来临。
热锅上的蚂蚁:比喻处于困境而焦躁不安、惶恐失措的人。一条线栓两蚂蚱:比喻一方有难,另一方也逃不掉。
双方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6.关于昆虫的成语或词语
关昆虫的成语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
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
“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
“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
“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
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
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
“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
“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
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
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
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
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
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
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
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
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
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
7.要关于昆虫的谚语
一、要得虫子少,锄净田边草从小就跟着家里人除草,主要就是草会比较嫩能够更好的生虫子,然后除草搭配着抓虫,这样就能减少不少的损失。
二、冬天铲去草,春来害虫少草可以给虫子提供营养,然后还能给虫子保暖,所以平常要多除草,自然就能减少虫子了。三、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烧去地边草这句话跟前边说的是一样的,草少了虫子才能少;但是现在为了环保不能烧了,所以还是用其他的办法除去虫子吧,比如除草剂,手动铲草等。
四、冬天把地翻,害虫命归天这句话说的是虫子在冬天的时候会躲在地下,所以这个时候把土翻出来就能冻死这些虫子,所以翻地很重要。五、一雪虫无踪,二雪来年丰冬天来第一场雪的时候庄稼地里的害虫都没有了,而等到第二场雪来的时候来年就是一个丰收之年!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雪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不同的意义。
8.写出两个与昆虫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1)蝇头小利:蝇头,比喻细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利益。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或白蚁穴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
(3)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4)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浮泛,不深入。
(5)噤若寒蝉:像晚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噤,闭口,不作声。若,好像。寒蝉,晚秋的蝉,一般不再叫。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患就在后面。
(7)热锅七的蚂蚁:形容焦躁不安的样子。
(8)一条线拴两蚂蚱:比喻两事物彼此相连,不可分离,也比喻二者的命运紧密联系,谁也不能单独逃脱。(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