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四字成语 - 写东西有“作文气”?别不服,是种病

写东西有“作文气”?别不服,是种病

文 | 叶伟民

我曾感叹, 好文章都是相似的,烂稿各有各的烂, 例如“作文气”。文病种种,以此为最凶狠和隐蔽,谁不浸淫过十来年的作文教育呢?

此等藩篱,有人免疫,有人开窍,有人却如蜗牛背壳,走得慢还怨地硬,偶有忠言,耳朵还缩回壳里。

说一个学生(低于等于高三)写东西作文气自然是无意义的,相当于砸人饭碗,不厚道。但越往后,越发现 文气的成熟与年龄真的关系不大, 笔落惊风雨的未必久经人事,堆砌辞藻强说愁的也未必是红领巾少年。

那“作文气”到底是种啥病呢?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丝丝缕缕中,以下五点症状,我看最值得说。

含辛茹苦的母亲、严厉刚强的父亲、无私奉献的老师、慈祥可亲的奶奶、语重心长的爷爷、憨厚老实的农民、天真无邪的孩子、刚正不阿的警察……熟悉吗? 贫乏的形容词,脸谱化的人物,套路化的情节, 在很多年里,它们也许在你的试卷上无往不利。

不过,人世万千, 范式太易碎了。 富二代就不配写文章了?老妈青春永驻、手挽LV就难以启齿了?遇到个熊孩子、坏大妈的日子就无法言说了?

范式作文之所以顽强,一是教育目的之故,二是教育方法所致。如有人想天下孩童都走得一样,统一学步车就是了。于是,总有些巨婴,或因懒惰,或因恐惧,多年后仍蹒跚于那方寸乐园。

应试作文的遗痕,看结构便知。 总分、分总、总分总,板块间如刀削般工整分明。连词和关联词还用得分外起劲——首先、其次、可见、此外、一般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严谨有余的西装男,哪哪讲究,就是不可爱。

新手写文章,爱拉大旗作虎皮,对内壮壮胆,对外吓唬人。东拼西凑来一卡车典故、成语、轶事、名人警句,哗啦啦倒读者跟前。瞧!我懂这么多呢。

如果写作也有“中二病”,以掉书袋为最常见。 工具多是生僻字词、拼凑诗句、学术名词和外语,假装“信手拈来”一番,好让人不明觉厉。试着模仿几句——

斗名人也是一癖,要不报菜名般抖大咖,要不来个冷门名人,以示博学。

赛警句更是多发症了。有点狭路相逢,打不过就喊人的架势。说到底还是不自信,生怕自己说不好读者不买账,于是搬几块大石头来压舱。不过,这东西有瘾的,时间长了,那股图书馆走廊励志标语式的腔调就甩不掉了。

年轻的时候,浑身是火,把心绪烧得突突直冒,此乃自嗨;沸点的背面,还有冰点,某个瞬间觉得人间最是孤独、空虚、寂寞、冷,此乃自怜。

年少时,被琼瑶、亦舒、席绢卷走了心,倒情有可原。 日后稍有经历,再如此乍喜乍悲,难免有做作扭捏之嫌。 模仿一句——

作文教育有一个大Boss,叫“中心思想”。按理, 文章要展现意义,挺好,但问题是“中心思想”要整齐划一的意义。 最高阶要爱祖国、爱人民,次之要爱劳动、爱生活,总之要满满的正能量,昂首挺胸、意气风发,一副劲劲儿的童子军模样。

早年,有篇小学语文课文《荔枝蜜》,结尾部分有这么一段——

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升华。自此,啊+感叹号,渺小又伟大,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活像蜜一样甜……这些程式化的咏叹深入众多写作者的骨髓,经年不散,终成脑回路的结节,思想僵化、莫名激昂,也失去了 写作中最宝贵的自我和真诚。

你有“写作病”吗?

病症不限,一吐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