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声词,原为一种动物的声音。
1、读音:?jī lī lī。
2、哩
拼音: lī、lǐ、li。
部首:口;笔画:10;繁体:哩;五笔:KJFG。
释义:读lī时,意思为〔哩哩啦啦〕形容零零散散或断断续续的样子。
读lǐ时,意思为又音yīnglǐ,旧表示英制长度单位用字,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通知,淘汰“哩”,改用“英里”。
读li时,意思为〈方〉助词,相当于“呢(ne)”、“啦(la)”。
唧哩哩的拟声词:
1、唰喇喇 [ shuā lǎ lǎ ] 象声词,风吹动轻薄物体(树叶、书本)的声音。
引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只听‘唿唿’的一声风过,吹的那树枝上落叶,满园中‘唰喇喇’的作响。”
翻译:只听‘唿唿’的一声风过,吹的那树枝上落叶不停的发出声音。
2、吱喽喽 [ zī lou lou ] 象声词,门开的声音。
引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谁知那门的插关儿掉了,门又走扇,才关好了,吱喽喽又开了。”
翻译:谁知那门的插关儿掉了,门又走扇,才关好了,又被风吹开了。
3、忽剌剌 [ hū là là ] 象声词,大风吹动物体的声音。
引证: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有一回,山洪暴发,真叫万马奔腾,刻不容缓,忽拉拉一下子,什么山呀,河呀,村庄呀,道路呀,都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