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四字成语 - 卧薪尝胆的成语来源于?

卧薪尝胆的成语来源于?

『壹』 卧薪尝胆来源于什么成语

“卧薪尝胆”本身就是一个成语,如果一定要找到成语来自什么成语,有些强人所难,我认为是: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夫差俘虏,受尽屈辱。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臣民同甘***苦***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贰』 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

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苦***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叁』 为什么说“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不是来源于越王勾践的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中断。因此大量的成语和典故在如今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得到了广泛使用,卧薪尝胆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今天很多人认为“卧薪尝胆”这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但历史并不是如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意思是说勾践被吴王夫差放回去后,每天吃饭饮水时都要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在吴国所受的屈辱时光,励精图治,准备灭吴报仇。

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记载,历史上的勾践只是“尝胆”,没有“卧薪”。在《史记》正式成书并流传开来的时候,。“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还是不存在的。那么如今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隐帝刘承佑在登基后发布了一道制书,在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朕所以尝胆履冰,废飧辍寐”。这句话也被认为是成语“卧薪尝胆”最早的出处,不过此时“卧薪尝胆”还没有正式变成如今的成语。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仿照三国时期孙权的口吻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拟孙权答曹操书》。在这篇《拟孙权答曹操书》中有一句为:“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是成语“卧薪尝胆”的正式出处,而且与越王勾践基本没有关系。只是由于越王勾践“尝胆”的轶事广为人知,等到了南宋时期“卧薪尝胆”才逐渐与越王勾践结合了到了一起。

『肆』 卧薪尝胆一样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

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1、安步当车

有一天,齐宣王要召见贤士颜斶,就对他说:“颜斶,你过来。”没想到颜斶竟然回了一句:“大王,你过来吧!”齐宣王听了,顿时脸色发青,大怒的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是君王高贵呢?还是贤士高贵?”

颜斶从容的说:“自然是贤士高贵,这是有历史为证的。从前秦国曾下令说:“凡是在贤士柳下惠的墓地上砍伐树木的,一律处死刑。”又说:“能够取得齐王首级的,将赏赐千金,并封他做官。”可见国王的头还比不上贤士墓地的树木呢!”

齐宣王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好了,我不会怠慢你的,以后你可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颜斶听完,立刻辞别齐宣王说:“谢谢大王的厚爱。我本是布衣粗食惯了的人;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我还是回家自食其力吧!”

2、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

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3、班门弄斧

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

『伍』 卧薪尝胆是指一个来源于什么的成语,它的意思是

“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

『陆』 卧薪尝胆来源于什么成语

?卧薪尝胆(卧薪嚐胆)

?注音wò xīn cháng dǎn?

出处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相近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乐不思蜀?

同韵词思深忧远、螫手解腕、撒手锏、日和风暖、峰回路转、触目悲感、上交不谄、复巢毁卵、堂皇冠冕、拈毫弄管、......?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柒』 卧薪尝胆是一来源于( )的成语

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捌』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来源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卧薪尝胆[2]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奸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卧薪尝胆[3]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玖』 卧薪尝胆是指一个来源于什么的成语,它的意思是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拾』 与卧薪尝胆一样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

刻舟求剑、退避三舍、悬梁刺股、完璧归赵、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