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3948 成语 半筹不展 注音 ㄅㄢˋ ㄔㄡˊ ㄅㄨˋ ㄓㄢˇ 汉语拼音 bàn chóu bù zhǎn 释义 义参「一筹莫展」。
见「一筹莫展」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一筹莫展」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传.蔡幼学》陛下欲尽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亲、任贤、宽民,而其本莫先于讲学。
比年小人谋倾君子,为安靖和平之说以排之。
故大臣当兴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当效忠而以忤1>旨摈弃2>,其极至于九重3>深拱4>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自非圣学日新,求贤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注解〕(1)忤:违逆、不顺从。
(2)摈弃:遗弃。
摈,音ㄅ|ㄣˋ。
(3)九重:指帝王。
(4)深拱:无为而治。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一筹莫展」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一筹莫展」原作「一筹不吐」。
蔡幼学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宁宗即位时,下诏征求直言,蔡幼学即上奏,提到为君之道有三:事亲、任贤、宽民,其中任贤是很重要的,他说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挤,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认为是制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动作。
与皇上亲近的臣子本应效忠,但却因忠言直谏违逆皇上,而遭到遗弃。
情势演变到最后,皇上于是变得毫无作为,朝廷之中纵使有许多王公大臣,却也不见有人提供一点计策」。
后来「一筹莫展」这句成语,就从《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传.蔡幼学》文中的「一筹不吐」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毫无办法。
书证 01.《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