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 这句话出自道家哲学,通常来表示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拼音:[zhǐ néng yì huì,bù néng yán chuán]。 出处:《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反义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意思即字面意思清晰,但难以想象领悟,如数学公式。 示例: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看上去好像很神奇,其实有很多条件,不外乎属于沟通的一种。 对于两个意会的人来说,必要的心理条件是两个人必须要对“可意会”的东西有***同的经历或经验,否则没办法意会。通俗点讲就是所谓的“默契”。比如和好朋友打篮球,你们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要传球还是要突破还是要投篮,这种不用说出来是因为你们平时关系好,而且经常一起打篮球,所以在心理上你们有了“意会”的基础。当然换成一个陌生人也可能可以“意会”,这是因为你们都打篮球,对篮球的规则很熟悉,在什么情况下对方做什么动作意味着下一步要做什么都比较了解,但是这种“意会”的成功率肯定不如一个好朋友来得多。 对于外部环境,必要的条件是当时的情景不适合用言语在短时间内表达核心观点。比如在某次开会boss在上面开始夸夸其谈,然后你和同事一个眼神“吐槽”了boss又开始画饼。这种情况下你们没有条件进行详细地“吐槽”,所以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但是事后你们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可能会用言语进行更加详细的吐槽。又比如跟某人在某次交谈过程中说到某些敏感词汇的时候,不方便用言语表达,只能说句“你懂的”。所以我认为只可意味只是由于当下条件限制而进行的一种简便沟通。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体验很神奇?我的观点是因为这种简便的沟通效率很高,因为它既节省认知资源(不用大费口舌去解释某件事,不用去思考怎么说,不用调动嘴部肌肉),又能传达必要的信息,而我们人类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吝啬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偷懒,所以这种沟通往往能够带来很好的体验。 只能感受不能言传2 有些事只能体验,不能言传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落入语言文字,那就是谎言。 为什么呢?因为知道真理的人,并非以讯息的形式知道。否则,我们早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这项讯息传递给任何准备好想要接受的人了,但真理唯有作为一种内在的经验时才算是真正的了解。正如用舌头品尝滋味般。如果有某个人不曾尝过甜味,你绝对无法向他解释甜味——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有人不曾看过色彩,你也无法对他解释色彩是什么。 有些事只能被经验,而且也只能从经验中被解释。神就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经验,完全无法表达,无法传递,无法揭露。顶多可以用几个隐喻:但这些隐喻也仅有一个非常具感受性的心才能接收得到,否则你还是会错过。 试图用你的头脑去诠释这些隐喻,只会让你更错过它们的原意。因为在诠释的时候,你的头脑还能用什么做根据?头脑只能根据它自己的过去,只能根据它自身的混乱,只能根据它自身的冲突、怀疑、困惑去做注释。而头脑会把这一切强加在真相上面,覆盖在你得到的`暗示上面,然后一切会立刻扭曲变形。你的头脑并非处于一种能够单纯地只是观看、只是感觉的状态。 宗教仅仅意味着在你的头脑里开创出一个心灵的空间,藉此你便能够去看,便能够不自相冲突,足以成为一个没有分裂的个体,便能够完整,能够透彻明白真相,能够如实地去感受。一个充斥着思绪的心灵无法如实地感受;那些思绪会不断地干扰。那些思绪一层又一层地在那里。即使知道真理的人给你一些隐喻,而你也注意听了,但其实在你最内在深处的核心未被触及之前,这些话就已经不再是那人的原意了。你充斥想法的头脑所接收到的是完全不同于知道真理的人所传达出来的东西,根本是两码子事。 佛陀常常把一个隐喻反复三次。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反复同一个隐喻三次?」 他说:「甚至三次也还不够。我说第一次的时候,你只听到文字。文字是空洞的,只是空洞的贝壳,毫无内涵。第一次你还听不到内涵。第二次你听到文字的内涵,一阵芬芳飘来,但你被强烈第震慑住,被这芬芳魅惑住了。在这种状态下你无法了解。你听到了,但你无法了解。那就是为什么我要重复三次的原因所在。 我不断第重复再重复只是因为你睡得这么深沉,所以我必须一再第重复,并且打击你。以期许在某个时刻,某个难得一见的时刻,你睡得没那么沉,那时你也许半睡半醒,非常接近醒来的边缘,那时某些东西就可以进入你的内在。那时你或许可以听得到。是的,有些时候你非常接近醒来的边缘——还没有醒来,但也没有在睡觉,就在两者之间,在这两者之间的某个点上。」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每天早上有些片刻你虽已不在睡眠状态但也还没醒来。你不能说你醒来了。你可以模模糊糊地听到鸟的叫声,送牛奶的人,太太在跟邻居讲话,小孩准备要去上学,车声,还有火车通过的声音——但也只是模糊地听到,而不是全然地听到,只是半梦半醒地。然后你又沉入睡梦之中。一下子你又听到火车通过的声音,一下子你又睡得更深沉一些。 现在的睡眠研究者说这种状况在你的睡眠过程当中持续地发生:如果睡八小时,你并非持续不断地处于同样的睡眠深度之中,你的睡眠深度一直在改变,从高峰到谷底。整夜就这样上上下下地。有的时候你处于无梦的深度睡眠状态中,有的时候你一直在做梦。有的时候你在醒来的边缘。如果这时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摔破了,惊吓到你,你就会醒来,突然清醒过来。 这就是诸佛的工作:等待那个你非常接近醒来的片刻,然后轻轻地推你一下,那时你的眼睛睁开来,你就看得见了。 你无法解释神,但是你可以看得见神,可以经验得到神——但你无法解释。任何对于神的解释都只是会让人愈来愈不了解神;因此世界上有愈多的牧师、神学家、教授,就愈没有宗教的品质——因为这些人一直在解释神而神却是不可解释的。他们用这么多解说去填塞你们的心灵,而现在这些解说本身彼此互相矛盾冲突。几乎不可能理得清楚什么是什么,你完全被搅得一头雾水。人类过去从来不曾陷在这么大的混乱中,因为人类从来不曾如此的彼此靠近过。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落,一个地球村了。 在古代,佛教徒只知道佛陀说过什么,回教徒只知道穆罕默 德说过什么,而基督 教徒只知道耶稣的事。现在我们已经成为整个人类遗产的继承者。现在你知道耶稣,知道查拉图斯特拉,知道苏格拉底,知道佛陀,知道马哈维亚,知道老子,以及数百种其它的解释、其它的隐喻——而这一切全都在你的脑子里跳来跳去。现在再要把你从这一团混乱中拉出来实在很难。唯一可能的方式是把这些所有声音,不是部分而是全部,全部都丢弃掉。这就是我要传达的讯息。 丢掉那些声音,你不会因此而失去耶稣、穆罕默 德或佛陀;丢弃那些声音,那时你会更接近他们。丢弃那些声音,你只会失去牧师、传统、习俗,以及假借传统习俗而加诸在你身上的种种剥削。看清这一切,忘掉圣经、佛经以及吉踏经,你会进入一种清晰纯净的状态。是的,你需要一股清泉洗涤头脑,你需要完全解除心灵的重担。只要在那个时候,在那种宁静中,你才有能力了解。 只能感受不能言传3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历史词典解释 只能用心体会,无法用言语表达。语出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其他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表达交流。语本《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高和《越轨诉讼》:“在法律规定的应回避的范围之内,不包括何庭长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这种人人心里明白又无法证明无法说出口的事丝毫也损害不了何庭长。”△多用于描写心里明白,语言无法交流的内容。 词语分解: 言传的解释 .用言语表达或传授。《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恒娘》:“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也。” 巴人 《点滴集·争论之外》:“‘诗 历史典故推荐:遭事制宜 犹因事制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偏正 根据事情的不同,制定适宜的办法。《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