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第二句:典出《庄子?徐无鬼》,郢地有个人在鼻尖涂上薄如蝇翼的石灰,让一个匠人把石灰砍掉。匠人运斧成风,削掉了石灰而没有伤到鼻子,郢人也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此事,召来匠人说:“试为寡人砍一次看看。”匠人说:“臣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质)已经死了。”庄子路过自己以前的辩论对象惠施的墓,对随从的人讲了上面这个故事,意为惠施死了,自己失去了“郢质”。
第三句:书种犹言读书种子。世代相承的读书人。 宋 杨万里 《送李待制季允擢第皈蜀》诗:“高文大册传书种,怨句愁吟恼化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种文种》:“ 裴度 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其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 山谷 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 裴 语,特易文种为书种耳。” 清 方文 《寄怀邢孟贞》诗之二:“但培书种大,勿恤研田荒。”
第四句:不知。
第五句:蓬转指蓬草随风飞转。喻人流离转徙,四处飘零。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有 乐天先生 者,避地蓬转。” 唐 灵一 《江行寄张舍人》诗:“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 巫 云 楚 雨丝牵。”
第六句:不知。
第七句:螟蛉喻抱养的孩子,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第八句:虎贲指西周精锐的武士称谓。根据周礼的记载,夏朝的官员里有虎贲氏。古“贲”通用,虎贲取义如虎之奔走逐兽。见程大昌《演繁露》卷四。《书·立政》:“缀衣虎贲”。《孟子·尽心下》:“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赵岐注:“虎贲,武士为小臣者也。”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乐记》曰:虎贲之士剑,然则虎贲,士也,一乘十人,三百两则三千人矣”。春秋以后为天子侍从的卫士。《国语·鲁语下》:“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诸侯有旅贲,御灾害也;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士有倍乘,告奔走也。”《周礼·夏官》有虎贲氏,即王的侍从卫士。设下大夫二人,中士十二人,虎士八百人,并有府、史、胥等人员。平时守王官,王出行则随前后。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虎贲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
第九句:出自出自《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手可以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纪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扦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按此纪昌谋杀飞卫事,与逢蒙杀羿事相类。
第十句: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第十一句:云雷
喻险难环境。
《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
蠖屈比喻不得志,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音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晋王弼注云: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会而通其用也。 唐孔颖达正义曰: 尺蠖之屈以求信者 覆明上往来相感,屈信相须。尺蠖之虫,初行必屈者,欲求在後之信也,言信必须屈,屈以求信,是相须也。龙蛇之蛰以存身者,言静以求动也。蛟蛇初蛰,是静也,以此存身,是後动也。言动必因静也,静而得动,亦动静相须也。精义入神以致用者,亦言先静而後动,此言人事之用,言圣人用精粹微妙之义,入於神化,寂然不动,乃能致其所用。精义入神,是先静也,以致用,是後动也,是动因静而来也。
第十二句:华实指花和果实。《列子·汤问》:“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后汉书·班固传上》:“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唐·元稹《表夏》诗之一:“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冬藏亦作"冬臧"。1: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 2.指某些鸟兽冬季迁徙或蛰伏。3、内经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敛冬藏;
第十三句:应该没典故,就是说从北方离开了。
第十四句:《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南辕是指往南方去。
第十五句:金玉比喻珍贵和美好。
《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白公说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第十六句:萱堂: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