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特殊字词一定要翻译到位,其他的字词其实和白话文差不多。
实践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自己去一句一句的翻译。翻译完后要对照正确的翻译,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
有些特殊字词是在不同的文言文仲有不同的意思的,这些字词就应该做笔记记下来。
多去看不同的文言文,去翻译,就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了。
当你开始学会怎么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文言文很有趣的。
希望你的语文越学越好哦,想起以前初中的时候,我也是语文科代表啊~~
2. 初一文言文有哪些技巧初一文言文学习的好方法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
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初一文言文学习的日常方法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 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 字句提交课堂讨论, 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 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 “字 把 词”学“活” 。 2。
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 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
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 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 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 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 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
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 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 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
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 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初一文言文学习小贴士 1。
课内文言文 首先把课内的课文弄清弄懂,在学习课内文言文中最基本的是课下的注释还有通篇解释时不懂的字词意思或者语法,做到最起码能够把整篇文章完整的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大家能懂得意思。 其次,在初学文言文阶段,文言文对我们而言如同一门外语,我们不了解的很多,这时需要我们要有一种较真的精神,具体到每一个字都弄明白它的意思或者作用。
另外,多读课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起初不明白的,多读几遍意思慢慢就明白了,在读的时候注意怎么断句,培养自己的语感。
在判断如何断句的时候,它的意思大概就浮现眼前了。 课内文言文要做到熟练,对文中的字、词、语法、作用做到印象深刻,自己课下做好总结,即同一个词它的作用遇到过多少个,分别是什么,根据课文记住例子。
2。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起一个拓展的作用。
在起初接触文言文时,由于缺乏对字、词意思、词类活用等作用以及语法的了解,起初学生读不懂很正常,这需要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就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一样,从开始的不懂到后来的熟练,都需要经历一段知识积累的过程。 课外文言文的扩充,是在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同一字、词更多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扩充学生的知识库。
3。准备好词典 在学习文言文,或者自己看文言文的时候,希望学生养成一个习惯:古汉语词典不离身。
在看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就去翻词典,在看词典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把它的每一个意思看一个遍。同时有例句的,试着自己根据它给出的词义,能不能看懂例句的意思。
4。好习惯的养成 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养成查词典的习惯 多动脑—思考它在文中属于词典解释中哪个意思,可以一一套入尝试翻译对不对。
多动嘴—不明白的句子,不知道怎么断句的句子,发声读出来,看看怎样断句合理。 多动手—查词典以及注意看懂后把词典上遇到的几个比较基本的,比较常见的意思记在这篇文章旁边,最好配有例句。
保存好这份资料。 资料的收集—把文言 *** 过的资料都放在一起,为复习做好准备。
5。 文言文学习方向 字。
3. 初一文言文 巧辩 怎么翻译甲问乙曰:“我有千金,子敬事我乎?”乙曰:“子有千金,于我何有?何为敬事子?”甲曰:“我与子中分之,子敬事我乎?”乙曰:“中分则我与子等耳,何为敬事子?”甲又曰:“吾全以千金予子,子敬事我乎?乙曰:“子贫我富,子敬事我可也,我何敬事之?”
甲问乙:“假使我有一千金,你会恭谨伺侯我吗?”乙说:“你有一千金,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我要恭谨伺侯你呢?”甲说:“如果我和你平分这一千金,你会你会恭谨伺侯我吗?”乙说:“平分则我和你是一样的地位,为什么我要恭谨伺侯你呢?”甲又说:“我把全部金都给你,你会恭谨伺侯我吗?”乙说:“你贫我富,你恭谨伺侯我就行了,凭什么我要恭谨伺侯你呢?”
4. 初一如何学好文言文其实主要是背。初一的话不需要掌握太多的,什么常用动词虚词的高考才会考,刚开始不要一下子塞太多。
若要扎实功底。课本上的文言文全部会背时必须的,买一本古汉语词典,不用参考书而是用词典把课文翻译下了,虽然会花大量的时间,但如果坚持这么做的话,会有很大提高,查的时候也要多留心。然后再对照翻译资料。这样翻译能力容易提高。对于虚实词的掌握也会更扎实。这件事开始的越早越好。
课本上的课下注释更要熟练掌握了,一般 书上的都是最常用,最实用,也是最常考的。
介于初中,不推荐专题练习古词汇的意思,而要以多看熟知为主,见多了自然会掌握。
可以买一些有意思的简单文言书籍,一般出的都有对应年级的文言课外训练的文章,不求全部理解,有空多看看。
5. 初一上下学期文言文要点 不要课文翻译 ~~急古今字与通假字 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pān)]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3.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可以译为"呢"。 文言文词语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 父异焉。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把……当作奇异。 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6.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
7.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宾客]把……当作宾客对待。 8. 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9. 父利其然也。
[利]把……当作图利的手段。 10.仲永环谒与邑人。
[扳]通"攀",牵,引。[环]四处。
[谒]拜访。 11.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12.曰:"泯然众人矣。
" [泯然]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3.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木兰诗》 14.惟闻女叹息。 [惟]只。
15.愿为市鞍马。 [市]买。
16.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17.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8.关山度若飞。 [度]过。
19.朔气传金柝。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20.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21.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22.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23.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25.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
《孙权劝学》 2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哪里。[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邪]语气词,可语译为"呢"。 27.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28.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9.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30.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31.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32.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3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文言文句子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译文:世代耕田为业。 2. 父异焉。
译文:(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3.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那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内容。 4.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那些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5. 邑人奇之。
译文:同乡的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6. 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渐渐地同乡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7. 父利其然也。
译文:他的父亲把这样做当作图利的手段。 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每天拉着仲永在同乡中四处拜访。 9.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不能跟以前的传闻相符。 10.然众人矣。
译文:完全地像普通人一样了。 11.于才人远矣。
译文:比有才能的人好多了。 12.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那么是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没有达到的要求。 13.今夫(fú)不受之人,固众人。
译文:现在那些没有先天赋予的,本来是普通人。 14.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还能够成为普通人吗? 《孙权劝学》 15.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把军中事务繁多为推托的借口。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专门传授经学的官员呢! 17.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自己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18.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自己把这样做当作很有好处的事情。 1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读书人相隔了一段时间,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现代文词语解释 1. 确凿:确实。
2.攒:凑在一块儿。 3.敛:收拢。
4.鉴赏:鉴定和欣赏。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6.秕谷:长得不饱满得谷粒。 7.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世三足两耳。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8.骊歌:告别的歌。
9.哽:声气阻塞。 10.炽痛:热烈而深切。
11.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12.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13.亘古:远古。 14.污秽:肮脏的东西。
15.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6.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17.燕然勒功:指立下了显赫的军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8.锲而不舍:屡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19.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问诊,切诊。四个步骤,观察脸色,听呼吸和说话的声音,问候痛况,把摸脉搏四个环节。
20.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后指整齐地排列。
21.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22.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xiù)名,泛指天空。
23.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24.踌躇:犹豫。
25.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词语 cuán nuì záo qí shèn 1.攒动 2.执拗 3.确凿 4.菜畦 5.桑葚 6.轻捷 7.蟋蟀 yōng suí shú tuì 8.臃肿 9.脑髓 10.相宜 11.书塾 12.方正 13.博学 14.蝉蜕 dǐng niǎn 15.人迹罕至 16.人声鼎沸 17.珊瑚 18.收敛 19.鉴赏 bǐ sù kuī shēn zhàng 20.秕谷 21.无从 22.宿儒 23.盔甲 24.绅士 25.肿胀 26.叮嘱 lí dǎn zān chǒu 27.恐惧 28.骊歌 29.花圃 30.鸡毛掸子 31.玉簪花 32.丑陋 shàn jí dù jī shùn 33.讪笑 34.嫉妒 35.来势。
6. 孟母断织教子文言文翻译(初一)急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注释]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⑤斯:这.⑥是以:因此.⑦则:就.⑧旦:早晨.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 *** 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 *** ,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