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声 读法
平仄声是在四声基础上,笼统地把四声分成两类,故而产生“平仄”。
汉字的四种声调,又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其中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通称平声。
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通称仄声。
旧读入声的字也归入仄声。 仄是倾侧的意思,即不平。
字的平仄在诗句的安排中非常重要,凡是格律诗词都讲平仄。 古体诗对平仄的要求虽然不那么严格,但也要大体安排适当,才能使诗句的声调出现高低起伏,富有音乐性,使之琅琅上口。
扩展资料:
贴对联之前,应辨别对联的类型。 1、散联,有横额看横额,没有横额看语境。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此联层层铺垫,由少到多。
再如“门对千杆竹无,家藏万卷书有”。有些对联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如“山舞银蛇兆丰年,花开富贵报平安。”
还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 2、通联:先看横额,再看逻辑,然后语境,顺序,最后平仄。
如“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 3、格联:通常看平仄。
一般上仄下平。如“祖国山河壮,神州岁月新”。
百度百科-平仄声。
平仄是什么意思?
何谓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现代汉语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粤语九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粤语九声声调表如下: 阴 阳 阴 中 阳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诗 史 试 时 市 事 色 锡 食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四声与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
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
平仄的读音以及意思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汉语拼音的平仄怎么分,最好具体说明,有例子分不清汉语的1234声
那个平仄是按照汉语古时发音来划分的.不能笼统的用四声里的那几声是来说,如果真的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本书来看看.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讲,平声就是第一声、第二声,阴平是第一声,阳平是第二声.仄声就是第三声第四声还有古代的入声.但是,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就是入声,古代有入声,特点是发音很急促,现代没有了.古代的入声现在演化成现代的四声,所以有些读上去明明是平声的,但实际上是仄声.比如说“一”,平声,读阴平,第一声,但是“一”在古代是入声,所以其实是仄声.对于某些地区的人来说,入声很容易就能分辨,因为他们发音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声音的急促感,比如上海人.平仄基本上和清音浊音无关,清浊是发声母时声带振动不振动的区别,而平仄是音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