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 果(金)概 况
国名:刚果民主***和国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独立日:6月30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天蓝色,在极左边垂直分布六颗黄色五角星,中间有一颗较大的黄色五角星。六颗星代表刚果民主***和国1960年独立时最初的六个省。刚果民主***和国以前曾是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1960年获得独立,但未达到政治上的稳定。现在的国旗是于1997年5月17日恢复使用独立时的国旗。
自然地理:234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接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北连苏丹、中非***和国,西邻刚果,南界安哥拉、赞比亚。海岸线长37公里。地形分5个部分:中部刚果盆地区,东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区,北部阿赞德高原区,西部下几内亚高原区,南部隆达-加丹加高原区。扎乌边界的马格丽塔山海拔5109米,为全国最高点。扎伊尔河(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自东向西流贯全境,重要支流有乌班吉河、卢阿拉巴河等。东部边界自北向南有阿尔伯特湖、爱德华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水深1435米,为世界第二深水湖)和姆韦鲁湖等。南纬5°以北属热带雨林气候,以南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4920万(1998联合国估计数字),全国有254个部族,属班图语系的各族约占总人口的84%,其中主要为刚果族、恩加拉族、卢巴族、蒙戈-恩库恩杜族、隆达族等。其余为属苏丹语系的阿赞德族,属尼洛特语系的阿卢尔族和俾格米人等。官方语言为法语。主要的民族语言有林加拉语、基刚果语、契卢巴语和斯瓦希里语。4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4%信奉基督教新教,17.55%信奉原始宗教,13%信奉金邦古教。
首都:金沙萨(Kinshasa)。
简史:约从公元10世纪起,刚果河流域陆续形成一些王国,13-14世纪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15-16世纪卢巴、隆达、姆西里帝国在东南部地区先后建立。15-18世纪葡、荷、英、法、比等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878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诱迫扎伊尔流域的部落首领接受一系列奴役性条约。1884-1885年英、法、德等15国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将扎划为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1908年成为比利时殖民地,改称“比属刚果”。1958年10月卢蒙巴建立刚果民族运动党,并提出立即独立的口号。1960年2月比利时被迫同意扎伊尔独立。同年6月24日成立以卢蒙巴为总理的第一届政府,30日宣告独立,定名为刚果***和国,简称刚果(利)。同年7月8日比利时出兵入侵,15日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进入扎。9月14日陆军参谋长蒙博托发动军事政变,接管政府全部权力,1961年1月17日美国假手冲伯集团将卢蒙巴杀害。1964年7月冲伯任总理,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和国。1965年11月24日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推翻卡萨武布总统,行使总统权力,宣布成立第二***和国。1966年5月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改名为金沙萨,同年6月30日,民主***和国改为刚果(金)。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和国(The Republic of Zaire)。 1990年4月24日,蒙博托总统宣布成立第三***和国;取消人民革命运动的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1997年5月16日反政府武装攻占金沙萨,蒙博托宣布放弃权力,并前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开始流亡生活。1997年5月17日,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联盟武装领导人卡比拉宣布自任国家元首,并决定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和国”。
政治:根据宪法,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任命全国执行委员会(内阁)成员。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7年,可连任一届。
外交: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非洲事务,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正义斗争。主张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与中国关系:1961年2月20日,同中国建交。
/misc/2002-06/19/content_447273.htm
刚果(布)
国名:刚果***和国(The Republic of Congo)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 (Denis Sassou-Nguesso) ,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几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278万(1994年)。有170多个部族,基本属班图语系。南方的刚果族,包括拉利族、巴刚果族、维利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部原始森林里有少数俾格米人。南方讲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讲林加拉语,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一半以上居民信奉原始宗教,约50万人信奉天主教,20余万人信奉基督教新教,4万人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
简史: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1910年,法国占领了刚果。1958年11月成为自治***和国,但仍留在“法兰西***同体”内。1960年8月15日,刚果获得完全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和国。1961年3月27日尤卢当选为第一***和国总统。1968年6月31日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和国。1979年3月刚果劳动党第三次特别代表大会选举德尼·萨苏-恩格索为党的主席,同时当选***和国总统。1984年7月刚果劳动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刚果现阶段革命是民族、民主、人民革命。”1990年7月,劳动党决定放弃马列主义,但坚持社会主义;主张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放弃劳动党领导地位。1991年2月25日至6月10日,刚果举行全国会议,执政的劳动党和66个反对党及134个社会团体与会。会议通过了《根本法》,即临时宪法;决定将国名刚果人民***和国改为刚果***和国,同时恢复使用独立时的国旗和国歌。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2年3月15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和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和国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监督宪法的执行和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总统任命或解除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总理及其内阁成员的职务,主持内阁会议;总统有权在征询总理和国民议会议长意见后解散国民议会;总理为政府首脑,领导政府的活动并保证法律的执行。
外交:对外奉行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睦邻友好和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维护非洲团结和世界和平。
与中国关系:1964年2月22日,中刚两国建交。2005年9月,刚果(布)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