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藏》《大正新修大藏经》《卍续藏》《永乐北藏》(附藏经目录)最新更新简介 乾隆大藏经 169本(含一本目录) 16开精装 《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用经版79036块。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分正续两部分,正藏485函,内容完全和《永乐北藏》相同;续藏239函,内容较《永乐北藏》有所增减。《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印行150余部。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版的《乾隆大藏经》影印台湾版本,字号大,适于供养。
第一,新版隆藏封面设计选用双龙戏球吉祥图案,制作精良,大气壮观。
第二,单本塑封,高档典雅,更显出法宝的恢宏气象,极具收藏价值。
第三,清朝宫廷常用威龙作为镇宅避邪之用,新版隆藏的封页采用云海中升起烫红金的威龙为主要图案,威严而吉祥。
大正新修大藏经 100本 16开精装 《大正新修大藏经》 Dazheng Xinxiu Dazangjing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祇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但校核工作粗放,排印错字,错句颇多。此外,大藏经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藏索引》,为佛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大正藏》内容:
(一)正藏:1-55册是从印度汉译的佛典32册,加上中国论述23册而成。收书2236部9006卷。
(二)续藏:56-85册以日本撰述为主, 及敦煌古逸写本和疑伪经。收书777部2929卷。
(三)图像:86-97册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363部1344卷。这些密教相传之秘袭、秘轨图仪***诸于世,可谓学术界一大 事。这十二册宛然成密传佛教美术百科,为佛教艺术研究之指南。
卐续藏 90本 16开精装 《卍续藏》,又名《卍续藏经》、《大日本续藏经》、《续藏经》。日本京都藏经书院编。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刊行。发起人和主持者为前田慧云、中野达慧。
《卍续藏》是《卍正藏》的续编。所收多为南北朝至清代佛教撰述的珍籍要典,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国内久佚的绝版孤本。全藏分为两编150套,每编各附补遗,总计收经1659部7143卷。卷上之第一编***95套862部。其中,正编(第1套至第87套前部分)收经734部,包括印度撰述(下分经部、律部、论集部、密经仪轨部4项)183部和支那撰述(下分大小乘释经部、大小乘释律部、大小乘释论部3项)551部。补遗(第87套后部分至第95套)收经128部,包括印度撰述(经部)13部和支那撰述(下分大小乘释经部、大小乘释律部、大小乘释论部、诸宗著述部、礼忏部5项)115部。卷下之第二编***55套797部。其中,正编全为支那撰述,包括甲编32套(不署"甲"字)和乙编23套(署"乙"字),每套皆5册。甲编(第1套至第32套),下分三论宗著述部、法相宗著述部、天台宗著述部、华严宗著述部、真言宗著述部、戒律宗著述部、净土宗著述部、禅宗著述部、禅宗语录通集部、禅宗语录别集部10项,收经473部。乙编(乙第1套至乙第23套前部分),下分礼忏部、史传部2项,收经207部。补遗(乙第23套后部分)包括印度撰述(经部)11部和支那撰述(下分大小乘释经部、诸宗著述部2项)6部。《卍续藏》为方册本。正文用四号字体排印。每面分上下栏,每栏二十行,每行二十二字。
《卍续藏》的总目名为《大日本续藏经目录》(四卷),收入日本编的《法宝总目录》。
《卍续藏》全藏印成后,存书被大火焚毁,流传不多。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曾以《续藏经》为题影印了五百部。近世,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卍续藏经》也是它的影印本,作一百五十一册(其中目录一册)。
《卍续藏》广泛收集了《卍字藏》以外的已入藏和未入藏的典籍。尤其是中国撰述部分,收录了许多在大陆已散佚,唯日本见存的典籍。上自魏晋译经,下至明清著述。其数量之宏富,超过明《嘉兴藏》之《续藏》、《又续藏》。是研究中国佛教不可或缺的佛典丛书。
永乐北藏 200本 16开精装 《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官版。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敕令雕印。始刻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参与者有道成、一如等。刻藏的地点在北京,经版由司礼监掌管,藏于祝崇寺内的汉经厂。
《永乐北藏》是参照《永乐南藏》的结构分类,但在编函(将某几部经典编为一函)方面又作了较大的调整编成的。全藏总计636函,收经1615部6361卷,始《大般若经》,终《大明三藏法数》。其结构为:(一)大乘经,260函537部。(二)小乘经,45函239部。(三)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34函300部。(四)大乘律,5函25部。(五)小乘律,48函59部。(六)大乘论,50函93部。(七)小乘论,73函37部。(八)宋元续入藏诸论,5函23部。(九)西土圣贤撰集,19函147部。(十)此土著述,151函155部。
《永乐北藏》在初刻本告成之后,由于藏在京城,故一直作为官赐藏经,由朝廷印刷,下赐各地寺院。在南、北两藏中,它更具有官方性质和权威性。
到了明万历十二年(1584),神宗因母后施印佛藏之愿,下敕雕造《永乐北藏》的《续入藏经》,并为之序。《续入藏经》***计41函,收经36部40卷,始《华严悬谈会玄记》,终《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全是中国佛教撰著。其中有:《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大乘起信论疏》、《肇论新疏》、《维摩诘所说经注》、《华严原人论》、《天台四教仪集注》、《教乘法数》、《佛祖历代通载》、《翻译名义集》、《百丈清规》、《三教平心论》、《禅源诸诠集都序》、《庐山莲宗宝鉴》等。
初刻的正藏和初刻的续藏两项相加,《永乐北藏》至明万历十二年时,已有677函,收经1651部6771卷。
《永乐北藏》为梵夹本。每版25行,折成5面,每面5行,每行17字。《永乐北藏》今存。据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说:"南通狼山广教寺,镇江超岸、广教、定慧等寺,均存有全藏。" 时转600年,而今在世少有存书,为使这一古典法宝转世流通,解各地寺院佛教团体大居士供奉研究之需要,我会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内部发行500部。此次出版的《北藏》装订成大16开本200册,内文采用山东晨明纸业生产的高档米黄双胶纸,印刷装订均属上乘,为佛教团体收藏供养之必备。
这是从几个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来看,做了对佛教经典的一些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