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咸”在古文中有那些意思
咸
xián
〔动〕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kill]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finish]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4) 感应 [sense]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
(1) 普遍都,全部 [all]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同 [together]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咸
xián
〔形〕
(1) 普遍 [general]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harmonic]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concord]。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咸
xián
〔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Xianyang city]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xingci]。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咸
xián
〔形〕
含盐的 [salted;salty]。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2. 文言文~何攀传翻译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薄。属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以攀为濬辅国司马,封关内侯。转荥阳令,上便宜十事,甚得名称。除廷尉平。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断疑狱,冲始叹服。迁宣城太守,不行,转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大开封尝,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立议奏之。语在崇传。帝不纳。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弟逢平卿侯,兄子逵关中侯。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迁翊军校尉,顷之,出为东羌校尉。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涖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攀居心平允,氵位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乂、犍为费立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无妾媵伎乐,惟以周穷济乏为事。子璋嗣,亦有父风。
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地的人。他在州里任职主薄,上司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所陷害,被诬告有大逆之罪。当时何攀正在守母丧期间,就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不会谋反,皇甫晏的冤情因此而得到平反。
王濬在益州时,将他征辟为别驾。王濬计划攻打吴国,派遣何攀奉表去拜会台阁,口头陈述计谋。皇帝下诏两次引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何攀一起筹划进军攻打的时机。王濬还派何攀去拜访羊祜,面陈攻打吴国的计划。何攀善于奉命行事,皇帝认为他不错,下诏要何攀参与到王濬的军事工作中。后来,孙皓向王濬投降,而王浑为自己去得迟而恼火,想攻打王濬,于是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到王浑那里,这件事就此解决。
朝廷又让何攀做王濬的辅国司马,并封为关内侯。后来他转任荥阳令,提交了有力国家又方便推行的十件事,得到了不少好名声。又任廷尉平。当时,廷尉卿诸葛冲看何攀是蜀地人,所以很轻视他,后来一起审理疑案,诸葛冲这才为之叹服。他升任宣城太守,但没有去,又转任散骑侍郎。
杨骏掌朝中大权时,拉了很多亲戚当官,又大肆封赏,想要遍施恩泽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何攀认为这样不对,于是和石崇一起提交议状上奏。奏文在石崇传内。皇帝没有采纳。后来他又以参加铲除杨骏的功绩,被封为西城侯,食邑万户,赐绢万匹,他的弟弟何逢被封为平卿侯,其兄长的儿子何逵被封为关中侯。何攀坚持让出自己所受的封户和一半的绢物,其余受取的封赠全分给了直系、旁系的本宗亲戚,一点都没留给自己。
后来又任翊军校尉,不久,出朝廷任东羌校尉。又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任大司农。又转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他坚持退让不愿就职。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何攀就职,皇帝还亲自下诏,恳切而严肃地要求,何攀竟称病不起。
后来赵王司马伦篡位,派遣使者召见何攀,他更加称自己病势沉重。司马伦大怒,要杀了他,何攀不得已,带病接受召见。死于洛阳,享年五十八岁。
何攀居心公平允当,做官时讲究严肃整齐,喜爱才能杰出的人,对文士厚重,爱惜人才。在梁、益二州任中正时,招引弃置未用的人才。巴西之地的陈寿、阎乂、犍为、费立都是西州的名士,而且都被乡里说坏话,被清议了十余年。何攀帮他们申明了曲直,他们都得以免于冤枉。何攀虽然身居要职,但家里非常清贫、简朴,没有收置妾媵和伎乐,还专门做周济穷人、救济有难处的人的事。他的儿子何璋继承了爵位,何璋也有他父亲的作风。
3. 这则文言文的译文注解
1、…者…也:判断句,…是…。 15、称:称赞。
2、昼:白天。 16、然:然而。
3、耕:耕种。 17、诫:告诫。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18、与:为。
5、如:像。 19、为:做。
6、是:这。 20、善:好事。
7、贫:贫穷。 21、本:根本;准则。
8、辄:往往。 22、卒:死。
9、相:代“贫困者”。 23、殆:几乎。
10、济:帮助。 24、尽:没有。
11、偶:偶尔。 25、给:给予。
12、遗:赠送。 26、伐:砍。
13、之:代“无衣者”。 27、方:才。
14、咸:全,都。 28、善举:做好事的行为。
译文
一姓刘的是某乡的寡妇,有孩子。她在田间耕作,夜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就像这样过了几年,邻有穷人,她常救济他们,偶尔有没衣服穿的人,她就赠与他们衣服。人人称她好。然而她的儿子不解,心有怨言。母亲告诫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遇上过着急的事呢?”母死后,刘家失火,房屋衣物几乎都毁,乡邻们都给予衣物,为他们建造房屋,都是念及刘氏的恩情,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文言知识
注:辄:zhe,二声
遗:wei,四声
殆:dai,四声
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释“辄” “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要受到批评。
道理
刘氏善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抱这样的心态去做好事。
4. 慷慨在文言文翻译1、情绪激昂。
引证:两汉·司马相如《文选·司马相如》:“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翻译:包含着爱与忠贞,表达了情绪的激昂。
2、性格豪爽。
引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
翻译:性格刚强坚毅,豪爽有节操。
3、感叹。
引证:魏晋: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翻译: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4、大方;不吝啬。
引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见李忠 、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
翻译:鲁智深看出李忠 、周通都不是大方的人,作事小气,于是要下山离开。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大方[ dà fang ]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引证:赵树理《地板》:“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又愿意给你三嫂借一部分粮。”
例句:王老师虽然不富裕,可是在金钱上很大方,经常资助有困难的同学。
2、豪爽 [ háo shuǎng ] 犹言豪放爽直。
引证:杨朔《征尘》:“他们总是那样率真,质朴,存着点古代游侠的豪爽的味儿。”
例句:我十分敬重爸爸,因为他有着豪爽正直、光明磊落的性格。
5. “咸”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咸 #xián
释义①全;都:老少咸宜。②像盐的味道;所含的盐分多,与“ 淡 ” 相对:咸鱼|咸菜|咸鸭蛋|咸水湖。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咸 <;动>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咸 <;副>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
咸(
⒉咸)xián
⒈都、皆:~知。老少~宜。
⒉盐的味道,跟"淡"相对:~肉。菜~了。
咸jiān 1.束棺木的绳索。
咸jiǎn 1.通"减"。剪除;灭绝。参见"咸黜"。 2.姓。
6. 贻,在文言文什么意思贻 yí
〈动〉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present]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leave behind;bequeath]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7. 敕在古文中的意思居:停止;休息;止息。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 数 shuò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敕 勅 chì 1.(形声。从攴(pū),束声。
本义:告诫,嘱咐)。 敕,诫也。
——《说文》 敕天之命。——《虞书》 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 2.通“饬”。
整治;整饬。 既匡既敕。
——《诗·小雅·楚茨》 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 敕身齐戒。
——《汉书·礼乐志》 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 3.委任,任命。
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 4.皇帝下命令。 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敕 chì 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
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氦饥份渴莓韭逢血抚摩帝命令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