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有关学习读书的成语

有关学习读书的成语

勤学苦练 勤学好问 专心致志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成语发音: qín xué kǔ zh

成语释疑: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示例: 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终于也成为书法家。(秦牧《秘诀》)

发音qín xué hào wèn

释义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拼 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解 释致:把意志放在某个方面

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徐特立《给湖南省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封信》:“热爱自己的专业,~,钻研业务。”

词 性形容词,褒义词。

近义词 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一心一意

反义词 心不在焉、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三心二意

歇后语 王羲之看鹅

造 句 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

近义词 悬头刺股 囊荧映雪

示 例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就是说,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

成语解释

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典 故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