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二、第二无种性相(分三科) 卯一、标
复有所馀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这个「阿赖耶爱」一切众生都是有,这个无种性的人也是有。但是现在就把这个「阿赖耶爱」标示他是无种性的相貌,这个事情好像不公平;因为一切众生都有这个阿赖耶爱嘛!怎麼他偏就算是无种性呢?就是因为「不可破坏」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现在有第二个无种性的相貌,分三科,第一科标。
「复有所馀」,除了第一个还有「馀」下的「不住种性」的「补特伽罗」「无种性」的「相」貌。
这是标,下面解释分二科,第一科不厌生死。
卯二、释(分二科) 辰一、不厌生死
谓彼听闻以无量门呵毁生死众多过失;又复听闻以无量门称赞涅槃众多功德,而於生死不见少分戏论过失,不见少分所有过患,亦复不能少分厌离。如是见厌,於过去世不能已生,於未来世不能当生,於现在世不能正生。
「谓彼听闻」,「谓」那个无种性的人他听闻了佛、佛弟子,「以无量门」用无量无边的不同立场来「呵毁生死」,呵责在生死里轮回有众多的过失,有众多的烦恼的过失。「又复听闻以无量门称赞涅槃众多功德」,又复听佛、佛弟子为他宣说,以无量无边的门,无量无边的类别,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同的立场来称扬、赞叹涅槃的众多的功德,这样子为他说法。
「而於生死不见少分戏论过失,不见少分所有过患,亦复不能少分厌离。如是见厌,於过去世不能已生,於未来世不能当生,於现在世不能正生」,佛陀虽然是以无量门呵毁生死众多的过失,可是这个人对於生死「不见少分戏论过失」,这个虚妄分别的过失他不感觉有什麼不对,这虚妄分别种种的言论感觉到没有什麼不对。「不见少分所有的过患」,这个「过失」和「过患」有什麼不同?「过失」应该是在烦恼这方面说,「过患」就是在业力罪业方面来说;或者说「过失」是罪业,这「过患」就是生死的果报了,这惑业苦辗转论过失和过患,这样说。「亦复不能少分厌离」,他不感觉到有过失也不感觉到有灾患,所以也不能够「少分的厌离」生死的过失和过患。
「如是见厌」,佛及佛弟子为他开示这个生死的「过失和过患」他不厌离,「对於生死的感觉到厌恶」这种事情「於过去世不能已生」,说这个无种性的人在过去无量劫来他从没有生过厌离,「於未来世也不能够当生」将来也不生厌离心,「於现在世不能正生」现在也不会生厌离心,也不会感觉到有过失有过患生厌离心,也没有这回事情。
这是第一科「不厌生死」,现在第二科是「不欣涅槃」。
辰二、不欣涅槃
又於爱尽寂灭涅槃不见少分下劣功德,不见少分所有胜利,亦复不能少分欣乐,如是见乐、於过去世不能已生,於未来世不能当生,於现在世不能正生。
这是第二科。「又於爱尽」,佛以无量门赞叹涅槃的功德,但是他对这涅槃也「不见少分下劣功德」。这个「爱尽」这个「爱」,欲爱、色爱、无色爱这三界的爱都没有了,离一切相这个涅槃的境界是有无量功德的。「不见少分下劣功德」,但是这个无种性的人无量无边的功德他看不见,这麼多的功德里面的一「少分」、一小小的功德他都不感觉、都不见,这个人。「不见少分所有胜利」,这个「功德」和「胜利」有什麼不同呢?其实没什麼不同。但是既然是又说出了「功德」又说出了「胜利」还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应该这麼说;涅槃的「功德」,就是得到了无量无边的安乐这就是涅槃的「功德」。这个「胜利」呢,能灭除生死的大患那就是涅槃的「胜利」,应该这麼分别。这样子,这个功德小小的他都看不见,胜利也是无量无边但是其中小小的他都不感觉到有。「亦复不能少分欣乐」,当然不看见「少分功德胜利」,所以也就不能够少分的发欢喜心,不欢喜得涅槃。
「如是见乐,於过去世不能已生」,说是他能够看见他能「感觉到涅槃的安乐」这件事「於过去世」是「不能已生」,「於未来世不能当生」,「於现在世」也是「不能正生」。这都不能,他没有这回事。
卯三、结
是名第二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这是结束这段文。这是无种性的相貌是这样子。(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