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旗人是如何没落的?

旗人是如何没落的?

在词典中,八旗子弟本意为八旗人的后代,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从词典中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八旗子弟几乎成为游手好闲的代名词。回顾清初,旗人因骁勇善战,为清朝的缔造和统一立下了累累功勋。为什么一支充满活力的战斗之师,后来会沦落为纨绔子弟?本文将为您一一道来。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建立在原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成员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负戈出征,出征时粮草、装备自备。入关后,大部分的八旗兵丁被安排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城,又叫做“京旗”。其他的八旗兵丁则安排在重要的城市和一些驻防据点,以加强清王朝对全国的控制。八旗制度在清朝的缔造和统一全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旗人的优待

清朝建立之始,满清统治者考虑到本族人口不多,而又要统治人数民族众多的关内地区,于是想出利用全族之武力,来维护其统治的政策。于是满清统治者规定八旗兵丁必须完全以军事为业,提出八旗制度为“国之大计”,并在各方面给予旗人以优待。

首先体现在官制上,在同一机关中,满族官员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在选官的时候,政府会划出固定的名额作为满洲缺,以保证满人在政权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其次,清朝统治者为了保证八旗军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给予了非常多的经济支持。

顺治年间规定:“凡八旗的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这就免除了旗人除了兵役以外的所有义务。

为了保证八旗兵丁经济来源,清朝统治者还制定了份地制度,即通过圈地等形式,在北京及盛京周围划出大量的土地给予八旗内部进行分配。于是就有了众多的皇庄、官庄、旗庄。地位一般的旗丁,也可以定期定额的从划给自己名下的旗地中获得收益。

除此之外,清朝政府还给予官兵丰厚的俸饷。有史书记载,旗人的俸饷“按月支取,如遇闰月,照兵丁例,一体支给闰饷”。为了使冲锋陷阵的八旗兵丁没有后顾无忧,还制定了抚恤政策。清政府规定,“官员兵丁亡故之后,不论其妻岁数,皆予以俸禄、钱粮。”

除了银钱,八旗的兵饷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粮米。粮米有两种,一种为“坐粮”,一种为“行粮”。坐粮就是每月固定的粮饷,行粮就是行军打仗时发放的粮饷。清朝初期,规定在发行粮时,坐粮本只发一半。后来顺治帝体恤披甲的旗人,提出在出征、差遣之时,也要给足坐粮。于是披甲的旗人在出征的时候,可以获得两份的待遇。

不仅如此,八旗兵丁在遇到红白事时,政府也是拨给银两的。有记载:“世宪宗皇帝为赏给兵丁红白事件之用,故每旗发帑金十万两,交给该旗王大臣酌量经营。”

晚晴学者魏源总结道,清朝的养兵政策,兵数少,而兵饷多。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官兵无后顾之忧,专心研究武艺,成为劲旅。

清朝的统治者也认为这样的设计“规模宏远,立极万事”,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各级旗人的生计问题,使旗人可以投入到军事中去。

旗人生活的恶化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康熙年间,旗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仕途顺畅者,借助权势,在经济和生活上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而大部分人生活已经开始变得拮据,少部分人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甚至连一些闲散的宗室也是“一有吉凶之事,则称贷而为之,至为窘迫者。”

到了乾隆年间,穷苦的旗人更有甚者,卖身为奴。有记载说,镶黄旗在册的秦宏佩“假冒民人,带同妻女卖身为奴,自甘下贱。”虽然乾隆也指示消除其旗档、枷号鞭打、发配伊利。但这样严厉的措施,依然解决不了旗人的生计问题。

旗人的粮饷通过八旗系统发放,一些粮食贩子在粮仓开仓发粮前,从窘困的旗丁手中低价收购领粮票证。而另一些旗人则是领到粮米之后,就转手变卖。北京城中许多粮店的业务之一就是收购和囤销旗粮。

除了贩卖粮饷,不少旗丁还“指饷借债”。他们以未发放的兵饷为抵押,向高利贷借债。这种高利贷索要加五加六的利息,当时称之为印子钱。这种利滚利的高利贷,使得不少旗丁,债台高筑、倾家荡产。

除了变卖粮饷和典当兵饷的,还有出卖旗地的。乾隆年间就有官员上书,说旗地本不许民间典买,但时间长了法律废弛,身为地主的旗人一时窘困,便出售旗地给租种土地的佃户,出现了佃户反客为主的现象。

除了售卖自己的粮饷、兵饷和土地,甚至还有典当自己的军用装备的。在“大阅”之时,有些变卖了装备的兵丁只得用借来的武器操演。这件事曾引得雍正震怒,并严令,有典当兵器的,官员革职,兵丁革职并鞭一百。

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得知,在清朝中后期,大部分的旗人不仅不会去钻研武略,而且连自己的生计都成为问题。

探因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乾隆时期的御史舒赫德说:“今百年以来,其觉穷迫者,房地减于从前,人口加有什百,兼以俗尚奢侈,不崇节俭,所以生计日消,习尚日下,而无所底止也。”也就是说人口激增和崇尚奢侈的风气,是旗人日渐贫困的原因。

那是否如他所说呢?

清朝建立至康熙年间,由于战乱减少,国家休养生息了几十年。八旗的人口迅速增加,七十年间人口已经增长一倍。对于这些增多的人口没有足够的安置方式,使得闲散之人的数量增多。许多旗人家庭不得不变卖自己的财产来养活增多的人口。

其次,奢靡之风的盛行。雍正帝就曾经指责八旗子弟:“尤以奢侈相尚……甚至沉湎梨园,遨游博肆,饮酒赌博于歌场戏馆。”可见入关后的八旗子弟在没有战争的威胁下,过着华衣美食,耽于玩乐的生活。

也有学者指出,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其要害在于八旗制度本身。清朝统治者要求本民族以当兵、做官为唯一事业,却又缺乏足够安置这些旗人的兵额和官缺,这种矛盾无法调和。于是八旗子弟越发贫困、游手好闲。

结语

虽然到了近代,有人提出应该开放旗人自由就业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还来不及实施,随着辛亥革命的历史洪流,八旗子弟也因清王朝的终结而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