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石扬休文言文阅读

石扬休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翻译 石扬休

白话翻译:

石扬休,字昌言,他的祖先是江都人。唐朝兵部郎中石仲览的后代,后来迁至京兆。七代祖石藏用,为右羽林大将军,通晓历数,曾对家人说:“天下将有大事发生,蜀地最为安全。”就去投靠亲戚眉州刺史李滴,成为眉州人。

扬休幼年丧父而勤勉学习,进士考试高等及第,任同州观察推官,升著作佐郎、中牟县知县。该县是国都西边门户,缙绅往来必经之地,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在太常寺为乐工,侥幸投机免役的***六十多家。扬休申请全部取消。改授秘书丞,任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多次升迁后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任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因以前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出朝任宿州知州。

不久,召入朝中任度支判官,修起居注。起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都可陪伴皇帝坐在迩英阁。扬休奏称:“史官记录言行,应站立陪伴。”朝廷同意他的说法。任为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起初,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皇帝误写名称臣,扬休说:“这是奉宗庙礼,主管官员发现错误却没有禀报。”皇帝嘉许他。兼任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升工部郎中,未及任职,去世。

扬休喜欢悠闲随性,平时在家中养猿鹤,玩赏图书,咏诗自娱,和家人谈话,不曾涉及朝廷事。等到去世时,人们打开箱子找到十多件密封奏事,大致内容是:请增加谏官拓宽言路,设五经博士使学生专心学业,派遣御史巡察各路以防蒙蔽,恢复齿胄之礼以加强宗室,挑选知州县令,重视耕织,禁止奢侈,都是对时政有所补益的。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长言辞看待他。至于起草诰命,尤为不擅长。

平生好聚财。出使契丹时,因路上受寒,得了风痹病,申请告假回乡,祭扫祖先坟墓。扬休早先在家乡时,衣食不足,徒步离家十八年。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扬休结果一文钱也没有拿出来,反而到处接受乡里富人的钱而去。

文言文原文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

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

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

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

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

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

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

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

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

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

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

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

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

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2. 文言文翻译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3. 箬叶学书的文言文翻译徐博真少股评学书五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 *** 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有一千余人

4. 以元祐初开头的文言文的答案

元佑初 山谷与末坡

元佑初,山谷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释义

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5. 文言文阅读 杨播

《魏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 杨播

杨播,字延庆,自云恒农华阴人也。高祖结,仕慕容氏,卒于中山相。曾祖珍,太祖时归国,卒于上谷太守。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有称绩。高祖南巡,吏人颂之,加宁远将军,赐帛三百匹。征为选部给事中,有公平之誉。除安南将军、洛州刺史,未之任而卒。赠以本官,加弘农公,谥曰简。

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赐改焉。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外姑。播少修整,奉养尽礼。擢为中散,累迁给事,领中起部曹。以外亲,优赐亟加,前后万计。进北部给事中。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未几,除龙骧将军、员外常侍,转卫尉少卿,常侍如故。与阳平王颐等出漠北击蠕蠕,大获而还。高祖嘉其勋,赐奴婢十口。迁武卫将军,复击蠕蠕,至居然山而还。

除左将军,寻假前将军。随车驾南讨,至钟离。师回,诏播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众军殿。时春水初长,贼众大至,舟舰塞川。播以诸军渡淮未讫,严陈南岸,身自居后。诸军渡尽,贼众遂集,于是围播。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水势稍减,播领精骑三百,历其舟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战者来!”贼莫敢动,遂拥众而济。高祖甚壮之,赐爵华阴子,寻除右卫将军。

后从驾讨崔慧景、萧衍于邓城,破之,进号平东将军。时车驾耀威沔水,上巳设宴,高祖与中军、彭城王勰赌射,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遥射侯正中,筹限已满。高祖曰:“左卫筹足,右卫不得不解。”播对曰:“仰恃圣恩,庶几必争。”于是弯弓而发,其箭正中。高祖笑曰:“养由基之妙,何复过是。”遂举卮酒以赐播曰:“古人酒以养病,朕今赏卿之能,可谓今古之殊也。”从到悬瓠,除太府卿,进爵为伯。

景明初,兼侍中,使恒州,赡恤寒乏。转左卫将军。出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固辞,乃授安西将军、华州刺史。至州借民田,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延昌二年,卒于家。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诉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并复其爵,谥曰壮。

6.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

大体内容:郑岳,字汝华,露裔莆田县人。七岁时父亲病逝,家贫如洗,有幸

母亲之兄林

山禺爱怜,鼎力相助,抚养成材。弘治六年(1493年),郑岳得中进士

授户部主事,不久,改刑部主事。

郑岳在朝做官,三上三下,无不光明磊落,忠于国,忠于民,谱写

了令人赞叹的悲壮之曲,存之于世。

郑岳为人正直,不畏 *** ,敢于斗争。在刑部主事时,他发现在东

厂办案时,锦衣千户张福恃势越坐,凌驾于董天锡之上,不成体统。于

是就上疏批评皇亲国戚,他说:“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

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内外效尤,益无忌惮。”对不伦不类的行为深

恶痛绝,无情揭露,本是朝中群臣之责,但弘治帝却一时昏庸,反而下

令把郑岳抓起来,关进监牢。由于郑岳眼光明锐,敢说出同僚们早就想

说的话,很得人心,所以,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前往疏救,弘治帝怕

事情越闹越大,只好让郑岳“赎杖还职”。不久,进升为员外郎。

湖广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宗藩侵占民田,累奏不决,民怨鼎沸。弘

治帝重用郑岳,派遣他去那里任佥事。郑岳一到那里,就着力处理多年

争论不休的土地纠纷,把宗藩霸占之地归还于民,终于缓和了社会矛盾

安定了民心。荆岳二州那时闹饥荒,郑岳劝富民出粟,降低粮价销售

不得哄抬物价。与此同时,他还下令松弛河泊之禁,广开谋生之路,

允许贫民从事水产业,不让土豪劣绅胡作非为。湖广是明代产粮区,每

年有输粮远卫之任务。面对灾荒之年,郑岳当机立断,改为以货币给卫

留粮备赈,民才获济,终于度过荒年。据清乾隆《莆田县志·名臣传

》记载,郑岳“设法赈活甚众”。

正德初年,岳正任广西兵备副使。少数民族头领岑猛留恋本地,不

愿去福建做官,坚持在田州不走。郑岳深知尊重少数民族及其首领事关

重大,就上疏正德帝,“奏改近地,猛乃自效”。这既调动了少数民族

官员报效国家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汉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后来,郑岳又出任江西按察使。因郑岳在那里“振扬风纪”,有成

绩,帝又让他任该省左布政使。江西是野心家宁王宸濠的势力范围,历

来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无法整治。郑岳来到那里,宁王仍恶性难改,

“夺民田亿万计”,激起民愤,立寨自保。宁王要派兵镇压,郑岳一经

发现,当即制止,结果结成了冤仇,后来终被宁王死党陷害,“夺官为

民”,郑岳二次下马。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丙子,宁王宸濠反……戊寅,陷南康

己卯,陷九江。秋七月甲辰,帝自将讨宸濠”。到次年十二月,宸濠

伏诛,冤案已明,正德帝又起用郑岳,让他出任四川左布政使。郑岳以

母丧未终为由而没有赴任。

嘉靖初,郑岳第三次上马赴任,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所到之

处,“民拥道聚观,手额相庆”,欢迎“郑青天”久别重逢。两月后,

又提拔任大理寺卿。时“大礼”未定,“岳言若以两考为嫌,第称孝宗

庙号,毋称伯考”,不听,停岳俸两月,转左侍郎。自此之后,郑岳日

子越来越不好过,只好乞休回莆,凡十五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7.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甲从小丘西行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