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部分摘自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有所删减。孔子在易经系传中写到: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要想极透彻、极明白,了解这个宇宙间的奥秘,就要靠这个卦。《易经》本来都是图案笔画,后来经过文王,文王的儿子周公,再到孔子,用文字把它描述出来。“卦”可以理解为挂,是指大自然挂在那里的现象,是给人类的指示。“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鼓是形容词,充满了就是鼓,充满、无处在无处不在,发挥。“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使天下的动被发挥、被鼓起来,那就在辞章了。“辞”是指文辞文章。《周易》”系辞焉“,系就是系在卦下面的文辞字句,是对卦象的描述。“化而裁之存乎变”《易经》这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以及宇宙来源的究竟。”化而裁之“,不但知道它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裁之“,跟裁缝做衣服一样,你把它剪裁得好,会变成一件很好的艺术品。所以文章思想,人文文化都是”裁之“,这个中间你要晓得它的变化是什么?是宇宙变化的法则,也就是说要能确定它变得过程,动力,轨迹,趋向是什么...,这需要靠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推行需要懂得变通,对事物先有一个通透的了解,知道它的变化,才能处变,才能”裁之“进而推行。

那么要想知道宇宙的奥秘,究竟靠谁呢?上帝好啊还是人好?答案还是人。就是孔子说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一切“道”都是人文的,人的价值有如此的伟大,智慧至上!智慧到达了神明的境界。“神而明之”是智慧之学,通神啦、真正明白啦,还是“存乎其人”。上帝从哪里来?是人捧出来的,菩萨也是人拜出来的。假使我们都不拜他,他一点也没有办法,所以说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神的存在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又通物理,而后方可明之神为何物也。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自然达到目的,使老百姓受到影响,这是了不起的圣人。“不言而信”,不需要搞宣传,大家就都听你的,达到所谓万民服从的境界,天下人都归心了。那要怎么样才做得到呢?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要“存乎德行”。最后的胜利是道德的行为,不是手段。手段没有用,用手段最后还是要吃亏的。要想真成功,“存乎德行”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