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改造电子词典盒

改造电子词典盒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普通人能够鲤鱼跳龙门的工具。通过学校教育考试体系,获得好的成绩单从而得到好机会,去资质雄厚、教育条件好的学校深造,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可是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和招生渠道,传统教育弊端逐渐被我们忽视。直到教育问题的变得非常严重,许多鲜活的生命因为学习问题被父母批评,严重伤害了他们脆弱内心,走上了人生的尽头,一幕幕悲剧发生,让人痛彻心扉。

这才被国家认真对待,开始重视教育问题,开始落实教育改革。于是有了双减这一幕,看似美好实则暗藏玄机的美好画面。

到底教育体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我先具体谈谈自己的感触,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不同的求学之路差距和幸福。带你看到教育的历史渊源,它们是如何变化,演变成为我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源头。

70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那是的大学生特别的珍贵,一个村庄能够出一个大学生,都是特别了不起的事,全家人的骄傲和自豪。学生也以考上大学为荣,是脱贫致富的工具,一家人的寄托。

80年代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物质条件相对来说幸福,不需要自己背着大米上学,有食物可以直接吃。如果成绩足够优秀的话,能够留在城市生活,知识分子的身份留下来,适应环境幸福生活。

90年代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学校开始大量的扩张,各大学校开始互相抢夺资源,找学生进入学校深造,但是不提供就业机会。你能否过上好的生活,靠你自己的运气和家庭背景支持。

就业大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即使你有较好的文凭,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工作,还是得做工人、服务员、收银员、公司职员等等平凡的工作,汗水灌溉,特别辛苦的付出维持你的基本生活。

房子问题凸显,成为阻挡我们结婚生子的难题。因为没有房子就是流浪人,没有安全感。无法给下一代好的教育环境,无法实现财富增长,反而会极速下滑,加速生存危机。所以单身男女特别多,大家都默认被剩下,不愿意走进婚姻,也不谈恋爱。

21世纪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但是物质丰富的同时,教育问题和健康问题也逐渐展现,被大家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在大城市特别的明显,很多青少年因为沉溺使用电子设备,比如常见的手机、ipad、平板电脑,让他们失去了健康视力,提前戴上了眼镜。

因为视力问题,上课无法聚精会神的认真听。学习效率质量下滑,导致学习成绩差,被父母强制送进辅导班再次学习。如果孩子的辅导班课有些多,3门功课以上,那么孩子必定会厌学,不愿意再去学习听课。

本来一场孩子学习改造的梦,变成了家长可怜巴巴的求着孩子学习。教育的意义完全变了味道,生活幸福感没有随物质水平提高增加,反而明显的降低。

于是就有了一大批青少年心理辅导培训机构,开始给孩子治疗心理问题,来纠正孩子学习的态度。只是机构的质量层次不齐,不一定能够真正帮到孩子。反而增加了家长的对孩子教育投资,大量金钱被教育机构收走。家长自己生存压力山大,甚至出现了倒退。

养育一个孩子从以前是个乐趣,很容易养活他。变成剥夺家长的快乐,成家立业是痛苦折磨的开始。

年轻的妈妈因为孩子抚养问题,不得不辞职宅家带娃。经过1-3年时间陪娃成长,自己的时间被消耗,价值感降低。

当她再次进入职场,和90后甚至00后抢饭碗,没有金钱投资自己,做着别人不做的事情,微不足道的金钱回馈,没有太多安全感和幸福感。婚姻生活让她们失望,后悔莫及。

于是国家一部分人看到了社会问题,提出了扶贫政策。帮助一部分困难的妈妈得到机会学习成长,二次再就业生存。保障基本的生活不会陷入混乱,能够活下去。

接着大范围推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学习,需要接受教育的家长们学习成长,为孩子做榜样,家庭矛盾少一点点。这一举动特别的及时,大家迫切需要。

一个家庭想要幸福,不是把孩子送学校就不管不问,还是需要父母自己教育。如何教育好孩子,避免家庭矛盾冲突。

首先家长自己需要先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库,得到智慧洗礼,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好孩子。真正的做到读懂孩子的内心,家庭氛围其乐融融。

其次是学习成长不再是有限游戏,而是终身成长的事情。因为时代发展速度飞快,书本上的知识每一年都在更新。孩子学习如果成绩差,是没有机会留级复读,只能跟随大多数一起升学。

只是他自己学习基础薄弱,能力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最后被会刷了下来,只能进入技术学校深造。毕业以后直接进厂做辛苦的工人,被固定的模式给套牢,没有其他轻松的道路可以走。

只有少数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得到智慧洗礼。毕业之后顺利进入职场,从基层开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到最后创业开公司,拥有别人羡慕的资源和人脉。即使是普通的平凡人,在别人眼中是美好的风景,被仰望的厉害人物。

做为普通的你我他,应该如何面对教育改变,带来一系列问题,接住这一把双刃刀呢。

我认为无需太焦虑、太操心,孩子的教育事情顺其自然。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努力打拼事业,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回到她的面前给予安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能给得起,不让孩子感到和同龄人不一样。

孩子不需要数量多少,三胎四胎不是你想生就养的活的,得看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条件非常富裕的家庭可以有2个孩子,孩子互相有照应,遇到事情有人可以商量。前提是你能保证自己的有工作,工作收入能直线上升,不断线。其次家里有老人可以帮助你带,有时候做家务,帮忙换你休息。爱人愿意配合你支持你,给予你金钱回馈,上交银行卡存款,努力打拼一生一世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活,还剩下一点点感情。

否则还是一个孩子就够了,因为你得有精力为自己投资,知识学习不停歇。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而努力拼搏,为了孩子以后少吃亏,生活幸福快乐而努力。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苦难,工作的意义是为了养活自己。

还得提前给孩子做人生职业规划,越早越好。因为只有她自己理解了生活的无奈,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才能努力学习用好的成绩回馈父母,给你自己的学业打个满意的分数。

你不需要长篇大论讲道理,用视频待着孩子知道了解社会,他会未来面临什么困难。他的就业前景大概是什么样的。需要他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实现他的梦想,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提前让孩子看清楚这个社会,弱肉强食状态。只有赢家才能活着有滋有味,被别人羡慕和仰望着。让他想明白自己想成为哪一种人,分析他具体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带着信念和目标有计划的学习,才能实现他的梦想。

通过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家庭里妈妈给予他的教育,双管齐下的模式。让他能够在同龄人群当中脱颖而出,提前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他活着的意义。

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庭去努力,不再迷茫为了考试而读书,远离了无效努力,最后一定会成功。被大家羡慕着,成为别人口中厉害的人物,幸福快乐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