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清朝的“格格”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格格”是什么意思?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叫她“格格”,这是按照她的排行来叫的,如“大格格”、“十格格”等。

现代汉语词典能查到

1.ZT“格格”是满语“女孩子” 的意思,跟汉语的“丫头”、“ 小妞儿” 差不多,说得文雅一点, 就是“小姐” “姑娘”的意思, 这是我看到的头一个把所有女孩都叫“格格”的清装剧。那些弱智言情剧搞得大家以为只有公主才能叫“格格”,实际上任何未婚旗女都叫格格,《孝》中的宛如、孟古青、等大臣的女儿,都是格格, 她们没有一个是公主,甚至连郡主都不是。我还记得《还*格格》里,小燕子大惊小怪地瞪大了眼说“我竟然和一个格格拜了把子?!”呵呵,跟一个“小丫头”拜了把子有什么稀奇?而且,她竟然被封为“还珠丫头”, 这算什么封号? 格格只是一个称谓,公主和郡主的封号应该是“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在“固伦”和 “和硕”后面加上名字。

2、格格还有另一层含义,是从女孩子的普通称谓发展起来的。比如顺治皇帝的陵中葬有17位有名姓的“格格”,这些人其实都是顺治的嫔御,只是由于当时后妃制度不完善,没有细分品级,一概称为格格。

3、引伸义为婢女的称呼。如孝庄对她喜爱的贴身亲随女侍——苏茉尔的称呼就是“格格”;而乾隆生母钮钴录氏,在雍正王府时身份就为“格格”,实为做粗活的婢女,而她只是王府中众多这样的“格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