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瓷两字古文怎么写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
2. 冯先铭版的《中国陶瓷史》是文言的吗不是文言的。《中国陶瓷》(修订本)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自出版以来,备受文博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好评。全书***分五编:古代陶器、原始瓷与青瓷的烧制成功、隋唐五代与辽的陶瓷、宋金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陶瓷等。
原版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1万年-4000年前)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第二节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三节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四节 其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成就及其影响
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时期的陶瓷(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陶器的发展
第二节 灰陶器和白陶器
第三节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第四节 建筑用陶和其他陶制品
第五节 中原以外各区的陶瓷生产
第三章 战略秦汉时期的陶瓷(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陶瓷
序言
第一章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约1万年-4000年前)
第一节陶器的起源
第二节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三节长江流域新石器耐代的陶器
第四节其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五节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成就及其影响
第二章夏商周春秋时期的陶瓷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陶器的发展
第二节灰陶器和白陶器
第三节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第四节建筑用陶和其他陶制品
第五节 中原以外各区的陶瓷生产
第三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瓷
(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第一节战国时期的陶瓷
第二节秦汉陶瓷产品的品种和产地
第三节秦汉时期原始瓷的复兴与瓷器的出现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公元220年-589年)
第一节江南瓷窑的分布和产品的特点
第二节江南地区制瓷工艺的成就
第三节北朝的瓷业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制陶工艺的发展
第五章隋唐五代的陶瓷
(公元581—960年)
第一节隋代陶瓷业的发展
第二节唐五代的青瓷
第三节唐五代的白瓷
第四节唐代黄釉、黑釉、花釉和绞胎瓷器
第五节 唐代的三彩陶器和陶瓷雕塑
第六节唐五代陶瓷造型与装饰
第七节唐五代陶瓷的外销
第六章宋、辽、金的陶瓷
(公元960-1279年)
第一节定窑及磁州窑系诸窑
第二节耀州窑与钧窑系诸窑
第三节 青白瓷与龙泉窑系诸窑
第四节宋代黑釉瓷器的生产
..
修订本目录:
第一编 古代陶器
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第二节 制陶粘土与蜃和料
第三节 窑炉与烧成气氛
第四节 陶系
第五节 陶器的器类与组合
第六节 陶器器表的修饰与花纹
第七节 研究古代陶器的意义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一节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1.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
2.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陶器
3.马家窑文化陶器
4.大坟口文化陶器
5.龙山文化陶器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1.大溪文化陶器
2.屈家岭文化陶器
3.长江中下游北阴阳营文化陶器
4.河姆渡文化陶器
5.马家洪文化陶器
6.良诸文化陶器
第三节 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
1.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
2.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
3.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三章 夏、商、周陶器
第一节 夏代陶器
第二节 商代陶器
1.商代早期陶器
2.商代中期陶器
3.商代晚期陶器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夏商陶器
1.东南及华南地区
2.东北地区
3.西北地区
第四节 周代陶器
……
3. 北朝的白瓷有什么特点北方瓷器,西晋、北魏、十六国时期仍以青瓷为主,且发展不大。
东魏、北齐是中原陶瓷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土的瓷器从外观、化学组成、烧成温度 等方面与南方青瓷有明显不同。北方白瓷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宋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 中首先发现了北朝的白瓷器。
这批早期的白瓷有明显的特点:胎料经过淘炼,比较细白,没有上化妆士。釉层薄而滋润,呈乳白色,但仍普遍泛青,有些釉厚的地方 呈青色,可以见出它脱胎于青瓷的渊源关系。
青瓷和白瓷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原料 中含铁量的不同。白瓷的产生为以后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美丽的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为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黑瓷也是瓷器制造中的一项新工艺。
瓷土中含少量铁成分可烧成青瓷,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出现了白瓷,加重铁釉着色则可烧成黑瓷。东晋的德清窑以烧造黑瓷 著名。
4. 文言文 石油 作者 及翻译石油 宋?沈括
原文: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梦溪笔谈》)
解析: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篇介绍科技知识的笔记体小品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明地介绍鄜、延境内石油存在的基本形态,当地居民采集、利用石油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说明自己利用石烟制墨的盛况;第三部分,对时人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资源的状况表示惋惜。文中关于“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和石油制品“必大行于世”的科学预见,今天读来令人叹服。
作手法方面:①本文行文散淡,而又极有条理。文中不论谈古论今,还是预测未来,不论叙事,还是描写,都是娓娓而谈,平实简洁,如话家常。②语言朴素凝练,不事雕琢。③文末以诗作结,情趣盎然。
译文:
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烧麻炬,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幕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推想那石油极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今天山东一带大片的松林已经没有了,逐渐地到太行山,河南、陕西、湖北交界的地方以及江南地区,生长松树的山大半都已经秃了。制墨的人大概不了解石油烟的好处。
石油煤烟也大,常常熏染黑人的衣裳。我戏作《延州》诗说:“陕西宜川县的七郎山与八郎山上瑞雪飘飘,立即撑起毡帐学那边塞人过游牧的生活。衣裳全变黑了,可是冬天还没有过去,石油烟比洛阳车马扬起的烟尘还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呢。”
注释:
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高奴县:故址在今陕西延安。脂水:油质的水,石油的一种名称。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时断时续的样子。④土人以雉尾挹之:土人,即当地人;雉,野鸡;挹,沾,沾取。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沾取它。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清漆。⑦麻:此处指麻炬。古代用麻炬照明。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记文字。⑩竭:尽、完。11.石炭:煤。12.墨:名词用作动词,熏染黑。13:旋:立即。14:卓:竖立,支撑。15.素衣:白衣,或未染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