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年1月4日,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童话作家,雅各布·格林诞生。
格林兄弟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父亲是一名小官吏。他们的青年时代是在拿破仑占领德国时期度过的。当时,德国遭受异族侵略和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他们大学毕业后,埋头研究历史,在德国浪漫派作家阿尔尼姆和布仓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的启发下,于1806年开始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古老传说,并于1814、1815、1822年陆续出版了3卷本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国反动势力重新抬头,德国分裂状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使格林兄弟产生政治必须改革的信心。1837年,格林兄弟等7名著名的大学教授,为抗议汉诺威公爵违背制宪诺言而失去教授职位。在这个时期,他们努力把研究历史遗产与人民对自由、民主、统一的要求结合起来。他们研究德国语言,编写了《德语语法》和《德国语言史》,还有未完成的《德语词典》这些研究工作,开创了研究日尔曼语言学的先河,也为德意志民族是个统一的民族提供了论证。
雅各布·路德维希·卡尔·格林(Jacob Ludwig Karl Grimm,或bCarl)和威廉·卡尔·格林(Wilhelm Karl
格林童话 (9张)
Grimm)[a]分别于1785年1月4日和1786年2月24日出生在黑森州法兰克福附近的哈瑙。格林兄弟的家里***有9个孩子,但其中3个还在婴儿时便夭折了。他们的孩提时代在乡下度过。1790至1796 年,格林兄弟的父亲被黑森的王子雇用,格林一家搬至当地行政司法官家附近。
格林兄弟的父亲菲利普·威廉(Philip Wilhelm)在雅各布·格林11岁时去世了,一家人随后搬到了城里的一间小房子里。两年后,格林兄弟的祖父也离开人世,家里只留下母亲艰难维持着孩子们的生活。有观点认为,这样的经历便是格林兄弟倾向于在故事中美化和原谅父亲,着重表现臭名昭著的邪恶继母等女恶人(如《灰姑娘》中的继母和继姐)的原因。不过,这一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兄弟俩只是“收集”民间故事,而不是故事的作者。这样的经历可能也影响到了兄弟俩对故事的选择。譬如《十二兄弟》,其中就讲述了“一位”女孩与“几位”哥哥(与格林兄弟自己的家庭结构相像)之间是怎样消除隔阂的。
兄弟俩在卡塞尔的弗里德里希文科中学(Friedrichsgymnasium)学校上学,后来同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在大学里,他们受到了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教授的影响,产生了对从前事物的兴趣。20几岁时,他们开始了语言学与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格林定律和童话与民间故事集便是这些研究的成果。虽然格林兄弟的作品集后来变得脍炙人口,但本质上它们其实是兄弟俩语言学研究的副产品,而研究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1808年,雅各布被任命为西伐利亚国王的图书管理员。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其第一卷童话,即《献给孩子和家庭的童话》。他们从农民与乡下人那里收集故事,同时,也从其他文化和语言中已发布的作品(如夏尔·佩罗的)等其他来源收集,这一点引起了争议。在合作过程中,雅各布侧重于研究工作,而威廉的工作较为细腻,是将收集来的内容变成童真风格的文学作品。他们对民俗学和朴素文学也感兴趣。1816年,雅各布成为卡塞尔的图书管理员,威廉也被聘用。1816年至1818年,他们出版了两卷德国传奇故事和一卷早期文学史。
1000马克(1992年)
后来,兄弟俩对更古老的语言和他们与德语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雅各布开始专门研究德语的历史以及结构。这些语言的关系在格林定律中得到了揭示。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1830年,兄弟俩搬至格丁根,并都供职于格丁根大学。[4]雅各布从1830年起担任教授和首席图书管理员,威廉从1835年起担任教授。
在1837年,格林兄弟加入格丁根大学中同为教授的五位同事,抗议汉诺威国王破坏宪法。他们一行人在德国逐渐出名,被称为“格丁根七人组”(Die G?ttinger Sieben)。但他们也因此被大学开除,包括雅各布在内的三人还被驱逐出境。雅各布在卡塞尔定居,离开了汉诺威国王的领地,威廉也跟随离去。他们在弟弟路德维希处落脚。不过,第二年,兄弟俩被普鲁士国王邀请前往柏林,并定居于此。[5]
(格林兄弟墓,位于柏林舍嫩贝格圣马特乌斯基希霍夫公墓)
兄弟俩晚年都在致力于编纂词典《Deutsches W?rterbuch》,其第一卷于1854年发布。词典在格林兄弟逝世前未能全部完成,被后代人继续编纂。
1859年,弟弟威廉·格林逝世,1863年雅各布·格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