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秦穆公劳师远袭郑国,兵败,将领孟明被擒。后来孟明被释,秦穆公不以成败论英雄 ,依然重用孟明。《左传》说:“秦伯犹用孟明”。后人评论这句话时说:只‘犹’字,读过便有五种意义:孟明之再败,孟明之终可用,秦伯之知人,时俗人之惊疑,君子之叹服,不待注释而自明”。这一个“犹”字有多么深厚的内涵啊!“犹”便是个副词。
唐朝卢肇的《病马》诗中有两句是:“尘土卧多毛已暗,风霜受尽眼犹明”。这“己”字表述了作者对奔波一生的病马的深沉叹惜,而“犹”字则强烈地传达出作者对病马“风烛残年”,亦然“壮心不已”的褒赞之情。 后世编者中有人枉加修改,把“巳”字改为“色”字,将“犹”字改为“光”字。这一改,把作者怜爱、赞美病马的深情完全改没了,使句子意思平淡,感情冷漠,语气也抑郁沉闷了。所以,陆游评论该编者改动这两个副词是“坏尽全篇主意”!
唐朝壬驾有一首《晴云》诗:“雨前初见花间叶,雨后兼无叶里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阅后改动了六个词,其中三个是副词,成为“雨前不见花间叶,两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不”和“全”两个副词使原诗含糊朦胧的意思顿然明朗,创设了鲜明的意境。而“却”字改得更妙:原来的“应”字是作者推断蜂蝶的本能,并未表达作者的态度,而“却”字则是直抒了作者的对不明事体的蜂蝶的既怨又笑的情感,仿佛作者在那里苦笑,诗情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鲁迅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一文中写道:“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的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鲁迅先生善于用反语和曲笔,在“高超”这个反语前,用“确”加重了反语的份量,又用“简直”在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把这种卖国理论扬到最高处,再有力地往下一摔!又用“恰恰”在最致命的地方——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给予有力的一击!最后用“最不干净”指明了陈仲山之流卖国理论的必然的可耻下场。
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重要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要保证科研时间,使科学工作者能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去。会上提出一周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我加上了‘至少’两个字,你们又加上了‘必须’两个字。好!科学院文件下发时就加上这四个字。我看,有人一头钻到科研里面,应当允许。有人七天七夜搞科研,为什么不可以?”这里的“至少”和“必须”就是两个副词,它强调了最低限度,又表达了坚决的语气,不仅坚决支持了科学工作者,内中充满着关怀的深情,而且反映了邓小平同志洞察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决心加速发展科技的雄伟战略胸怀。
仅从以上几例,便不难看出,副词在语言表述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这种修饰限制作用正好比一幅画,主体已经画完,而仍有缺憾的地方,这就需要细细地修整、润饰,使之更臻于完美。由于副词的使用,可以使语义更加准确、精当、鲜明、强烈,可以使言辞更加婉转、幽默、细致、透僻和犀利含蓄。